余創豪

我以前曾寫過不少自傳式的小說,但寫作學的老師卻認為這是一個大忌,編輯最 不喜歡那些「可憐而微小的我」(Poor little me)之類的文章,讀者亦未必有興 趣知道作者的歷史。

此外,自傳式小說還會令牽涉在故事中的真實人物感到尷尬,如香港某君曾寫了 一本自己的情史,然而很多主角在現實中已結了婚生了兒女。又如法國哲學兼文 學家西蒙波娃寫的“The Mandarins”,是以她和美國作家納爾遜柯甸(Nelson Algren)的情史為骨幹,這書被翻譯成英文後,納爾遜極為憤怒。

不少人愛寫自己的故事,因為這有一種心理治療作用,特別如我般隻身在異邦, 喜怒哀樂無人可傾訴,遙遙千里外的讀者便是我唯一的知音。

如果我只把文章當成是發洩情緒的工具,那麼我幾乎每天都有東西寫,例如老師 不公平地把我的成績降了一級,同房通宵聚賭令我無法入睡……但寫出來又有什 麼意義?

我是一個追求意義的人,我不甘心任何事情白白地過去,我也不願意讀者浪費閱 讀時間。美國美學家杜卡斯說,藝術之好與壞,是在乎它會否影響了領受者的生 命。

可是,這並不表示我應要說教,或者已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編織了一套意義,才 寫出文章。我雖然懂一點哲學和社會科學,但我沒有能力把每一件事和每一點情 緒,都客觀地分析透徹。

有時我寫了自己的經歷,我只知那是有意義,但我不肯定有什麼意義,或者我只 知其中少部份意義,而未參透其它大部份意義。許多文學批評家和美術批評家在 品詩鑑畫時常企圖了解作者之意圖,但老實說,有時作者也不知自己要說什麼。

古語有云:「浪子無根,英雄無淚。」人在天涯,我是浪子,但我更想成為英雄, 只希望在詩文畫曲中將眼淚化成意義,把情緒提昇為理智,於願足矣。

(原載於澳門日報 一九九零八、十九)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