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居住的鳳凰城,每年都有幾次藝術節,不過,那些節目並不是在博覽館、畫廊或者藝術中心舉行,舉辦地點只是在街頭或公園,藝術家們一個個地搭起帳篷,以幾元至幾百元不等的價錢,來推銷自己的貨物,由於他們賣的是藝術品,也許他們可算是「高級小販」。

今次藝術節是在一個公園舉行,公園旁邊是一個藝術中心。門裡門外的藝術品,身價與待遇也大為不同,在藝術中心內,有環境控制系統去調節濕度和溫度,燈光也調得很暗,以免傷害作品,當然還有警報系統和保安人員;門外的作品,卻要抵受日曬雨淋、塵攻煙燻、和顧客的挑來挑去。

我想:如果我拿一些門外的藝術品,放進藝術中心裡面,然後對人說這是某某大師的作品,觀眾和專家真的可以分辨出來嗎?假若我把公園的作品放在蘇富比拍賣行,將價錢由幾十元調高至幾十萬元,我相信一定還會有買主。(在文壇中真的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詩人占士威利(J. W. Wiley)在未成名之前,屢屢投稿,但被屢屢投籃,後來他騙編輯說自己的一首詩是著名詩人愛倫坡(Edgar Allen Poe)遺失了的作品,結果那首詩得以見報。)

Scottsdale Art Festival

我個人認為:一些街頭展品,在技巧、難度、創意和風格上,跟大師的作品不遑多讓。文學大師朱自清和張錯都曾分別撰文形容造型藝術,在他們的生花妙筆下,那些藝術品生動得幾乎要躍出紙面。我自問沒有上述兩位先生的文字功力,所以只略述一下自己在藝術節中所見。

首先讓我談一談錶紙雕塑,一件藝術品在完成後會被錶起來,通常錶框(Matt Board)的作用好像畫架或相架一樣,只是承托藝術品,有些美術家認為錶框越簡單越好,最好是純黑色或者是純白色,錶框太過艷麗,便會喧賓奪主,換言之,錶框是用來支援藝術作品,本身卻不是藝術品。但是一位名叫湯比馬沙(Toby Mercer)的藝術家,卻以錶框來創作藝術,他把很多層錶紙重疊在一起,然後把他們一層一層地剪通了,千變萬化的立體圖形,由此呈現眼前。

另外一位名叫郭標(Bill Kowk)的華裔攝影家,利用一前景一後景,顯示出奇瑰的山川景色,前後景襯托本來不是什麼特色,但郭標卻能化腐臭為神奇,有時一淡出一深入,有時一繁富一簡樸,有時一主一客、或者主客不分,但畫面都是簡單而鮮明,例如前面是深色的垂柳,後面是朦朧的泛舟,其它非主體都隱去了,其現代攝影頗有傳統國畫之風。

這群街頭藝人令我想起了約二十年前一套香港電視台的片集,在片集中梁天飾演一位懷才不遇的畫家,有一次他挾著自己的一幅畫,氣沖沖地走回家,並且咆哮地說:「那個混蛋居然想用一百元來買我的畫!」梁天那種藝術家的傲骨,我至今記憶猶新。

對於讀書和工作,我可以將就一點,讀書不一定要上名校,可以由小規模的大學讀起,然後再轉去著名學府;工作也不一定一開始便要高薪厚職,可以從低往上爬。但藝術卻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是梁天的話,我乾脆不會拋頭露面去街頭賣畫,要麼就將我的作品放入藝術中心!

 

1997.11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