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奴隸之再生

 
 

超越當世的成敗

  • 余創豪

幾年前筆者有機會瀏覽法國羅浮宮,用「走馬看花」這詞語,恐怕還未足以描述當時浮光掠影的經驗,更加精確的形容詞應該是:「水過鴨背」。在有限時間之下,對許多藝術品只能夠驚鴻一瞥,我當然沒有細心閱讀藝術品的歷史。我祇是假設:能夠有資格進入羅浮宮的藏品,必定是當時公認的登峰造極之作。

米高安哲奴的兩座雕塑 ——【垂死的奴隸】(Dying slaves),指出了以上是錯誤的假設。

【垂死的奴隸】是一項龐大工程中的兩尊雕塑,一五一零年米高安哲奴接到天主教教宗朱利葉斯二世(Julius II)的委托,參與建造一座宏偉的墳塋,這墳墓將會座落在聖伯多祿廣場,全部竣工之後將會有四十件雕塑。被選中負責這項偉大工程的雕刻工作,真是藝術家夢寐以求的殊榮。

在墳塋建造工程初期,朱利葉斯二世並且委任米高安哲奴為西斯汀(Sistine)教堂的天花板繪畫,對米高安哲奴來說,這真箇是錦上添花。今天,幾乎所有評論家都讚揚西斯汀教堂天花板的繪畫是經世傑作,可是,當時教宗對繪畫不大滿意,米高安哲奴為自己辯護說:「我是雕刻家,不是畫家。」或許朱利葉斯二世改變了對米高安哲奴的評價,在加上其他原因,米高安哲奴逐漸地被削減經費,墳塋項目的範圍被迫逐漸縮小,米高安哲奴嘲諷這項工程變成了「墳塋的悲劇」。

一五一三年朱利葉斯二世逝世,繼任教皇多次修改墳塋項目的的合同,資助大幅減少,工程拉拉扯扯地拖延了幾十年,最後一五四五年草草收場。經過了歲月延擱、經費削減、失望惆悵以後,米高安哲奴放棄了許多原本用來裝飾墳墓的雕塑,包括【垂死的奴隸】。而且,兩座雕塑的當中一個有一條裂縫在面孔,這個缺點被認為是無可救藥。

但是,想不到這兩座被遺棄的雕塑,幾百年後竟然成為了羅浮宮鎮山之寶之一。我不禁想起聖經的兩句話:「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法國羅浮宮


其實,不為當世賞識的作品,在歷史中比比皆是。例如印象派油畫起初得到劣評如潮,攝影作品最初並不被承認為藝術,不過,至少印象派畫家和藝術攝影師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垂死的奴隸】跟以上兩者的不同之處,是甚至連原創人自己亦放棄了這兩尊雕塑。猶記得一位團契導師這樣說:「人家認為你失敗,這並不打緊。但是,若你認為自己失敗,那才是真正的失敗。」

我覺得應該要這樣修改那位團契導師的說話:「即使你認為自己已經失敗,這並不打緊。只要人家認為你沒有失敗,你仍然有成功的可能。」除了米高安哲奴的【垂死的奴隸】,德國科學家他拿(Georg Wilhelm Steller)的故事亦可以引証這幾句話,十八世紀時,俄羅斯派遣丹麥航海家白令(Bering)遠赴位於今天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之間的北太平洋探險,他拿是隨團科學家,可是,俄羅斯船員經常漠視、侮辱這位外籍隊員,他拿以專業科學知識,提出規劃航道的意見,但是沒有任何人理會他,他拿亦收集了許多關於海豹、海象等生物的資料,無奈俄羅斯只重視探索新地方的經濟效益、而不是科學知識,最後船艦遇險,他們能夠活著回去的機會十分渺茫。他拿把自己的手稿擱置一邊,以為自己所有努力都會付諸東流。雖然最終他平安返回俄羅斯,但他的科學著作彷彿已經被遺忘。他拿身故之後,終於有人為他出版書籍,這些珍貴資料後來成為科克船長(Captain Cook)探險北太平洋的重要參考項目。

他拿的例子也許有點極端,畢竟遠赴地極的探險家祇是少數人,但世界上有許多畫家、雕塑家、作家,大部分時候,藝術家都不會認為自己失敗,但總有時候,他們會對自己其中一些作品缺乏信心。香港女作家鍾曉陽在十七多歲時寫下了經典小說【停車暫借問】,她將稿件寄給出版社之後,心中躊躇不安,因為她覺得作品還未成熟,她幾乎想通知出版社退回原稿。作品面世之後,這一部連作者自己也沒有信心的小說,竟然在文壇上一炮而紅。

再回頭說【垂死的奴隸】,有趣的是,這兩座雕塑的主題,彷彿是他們自己命運的寫照,評論家說:「他們象徵人類靈魂被監禁在身體。」在捆鎖為奴中,彷彿他們期待著自由。在垂死之際,他們一生的期盼似乎將要落空,然而,【垂死的奴隸】卻沒有露出垂死掙扎的痛苦表情,相反,他們好像是安詳地睡著了一樣,即使在沉睡中,好像他們知道總有一天會甦醒。一五四五年【垂死的奴隸】被丟棄之後,表面看來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但誰料到,新生命竟然在死亡之後呢? 

2007.3.21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