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的神聖設計

 

余創豪

這是一個老掉牙的哲學問題:如果一個閃電擊中森林中的一棵樹,但沒有人在旁目睹這件事,那麼它有發生過嗎?現在讓 我把這問題轉換為另一個類似的問題:如果一件美麗的東西沒有受到人欣賞,它依然美麗嗎?

兩個月前我參觀了新奧爾良市的奧杜邦昆蟲博物館(Audubon Insectarium),本我的目的是拍攝蝴蝶,但當我在那裡的時候,我卻完全改變了拍攝的主題。其中一個展覽室展示了大量蝴蝶和飛蛾的標本,當中有一個說明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了我:「神聖的設計:飛蛾往往被定型為微小、沉悶、單調,通常蝴蝶得到所有的光輝。但是,許多飛蛾都美得令人震撼!蛾類與蝶類的比例高達十五對一。」

有兩個原因令我特別注意這說明,首先,在美國的科學博物館中,提及「神聖設計」是政治上不正確的。第二,說實話,在過去我不但從來沒有覺得飛蛾漂亮,而且我還嘲笑飛蛾的愚蠢,因為在晚上牠們向光線直飛,中國成語的「撲火燈蛾」正是用來形容自我毀滅的人。看完說明之後,我便仔細地觀賞飛蛾展覽,若果我只從遠處看飛蛾,牠們好像平平無奇,然而,當我使用微距鏡頭拍攝大特寫時,我卻發現其圖案的豐富多彩有如織紡品。我問自己:為什麼過去我竟然沒有留意到飛蛾的美麗呢?

藝術家約瑟夫舒爾(Joseph Scheer)掃描了無數飛蛾的圖像,然後出版了一本畫冊。【國家地理雜誌】稱舒爾的書為「不尋常的洞見」。該書的合著者林恩沃倫(Lynne Warren)直了當地為飛蛾抱打不平:「沒有人會出售種子去建設飛蛾花園,沒有人會為飛蛾夫人的悲慘結局而落淚(【蝴蝶夫人】是一齣著名歌劇,但沒有歌劇名為【飛蛾夫人】)……蝴蝶搶盡風頭,但這是不公平的,飛蛾的翅膀可以奐美蝴蝶,而飛蛾的多樣性更遠勝蝴蝶,科學家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十三萬項鱗翅目昆蟲(包括蝴蝶與蛾),其中百分之八十七是飛蛾。」

奧杜邦昆蟲博物館、舒爾、沃倫發現了飛蛾之美,為牠們爭取公平的待遇,但飛蛾在乎公平嗎?如果沒有人欣賞飛蛾,牠們會自暴自棄己,或者大聲抗議嗎?當越來越多藝術家和攝影師注意牠們,為牠們出版更多的書籍,博物館為牠們開辦更多展覽,牠們會因而刻意打扮自己嗎?當然不會。

只有人類才會說:「士爲知己者用,女爲悅己者容。」只有人才會有「伯樂與千里馬」、「鍾期與伯牙」的故事。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他以此來自嘆懷才不遇。【呂氏春秋】記載:楚人伯牙善於彈琴,其琴音只有鍾子期能領會,鍾子期死後,伯牙便破琴絕絃。不過,即使沒有人賞識我的攝影,我也不會打爛自己的相機。為什麼人總是在乎要有人欣賞自己呢?為什麼飛蛾可以不計較人的漠視,但伯牙卻不可以為自己而彈琴呢?美的價值是神聖設計師所賦予的,決定價值者是祂,而不是我們。

2011.6.1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