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裡面有一句有趣的俗話:「仙人放屁,不同凡響。」這是諷刺當一個偉大人物犯下錯誤時,人們仍然盲目地稱讚他,即使其說話無非是放屁。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詩人、
藝術家。
荷蘭畫家梵高可說是為現代藝術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但像他這樣偉大的藝術家也會犯錯誤。他在1881年11月和1890年7月期間創造了864幅油畫、1037張草圖、
150幅水彩圖,有時他甚至每天繪製一幅圖畫。今天他一切的作品都被視為無價之寶,但實際上並不是每一件均是完美無瑕的。
近日筆者在荷蘭參加一個會議,我順道參觀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但最令我驚喜的卻不是梵高的匠心獨運之作,而是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坦率。博物館的展品包括梵高於1885年創作的《吃土豆的人》,這幅畫的主題是描繪貧苦農民之艱苦生活,當時梵高認為《吃土豆的人》是他最成功的畫作,然而,他的一位朋友卻對這幅美術品作出尖銳的批評,梵高不滿地回應他的朋友:「你沒有權利去批判我的工作方式。」梵高博物館跟他的朋友一般,對這幅畫的說明加入很不客氣的評語:「圖中有一些技術上的缺陷,左邊的椅子上顯展示出側面和背面,人們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可以看到椅子的側面和背面。」若梵高泉下有知,他可能會炒了館長的魷魚。
博物館又展覽了梵高於1884年繪製的《秋天之楊樹小徑》,顧名思義,這幅圖畫的景象是秋天中一條道路的兩旁遍佈了高樹,但博物館的說明郤大膽地指出這幅油畫的缺點:「護欄和樹木的陰影出現了不同的方向。」其實,我很久以前學畫時也犯過同樣的錯誤,當時我的一位朋友立即指出,在同一光源下沒有可能兩個物體會有不同方向的影子。批評像我這樣的普通人是很容易的,但批評超級巨星梵高,博物館的館長便需要熊心豹膽般的勇氣,尤其是他或她是領取梵高博物館的薪水!
我很佩服梵高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直率,也許中國人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一點功課。筆者在澳門東亞大學讀書時擔任學生報的助理編輯一職,那時候主編邀請了名滿天下的中國文學教授饒宗頤為學生報題字,收到饒教授的題字之後,所有編輯一致認為他的書法不是很好,但沒有一個人敢提議重寫(包括筆者在內),最後編輯委員會接受了那題字為學生報的正式標題。
有一位神學教授曾說:「任何被認為是不容挑戰的東西,其實是可以受到質疑的。」梵高能被質疑,基於同樣道理,林布蘭(Rembrandt)也不例外。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非常接近梵高博物館,不用說,我在同一次旅程中也參觀了荷蘭國立博物館,這博物館陳列了許多荷蘭大師級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林布蘭的畫作。林布蘭(1606-1669)被認為是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守夜人》正是收藏於荷蘭國家博物館中。林布蘭一生中繪製了很多人像畫,荷蘭國立博物館展出其中一些,但我認為這些畫像有一點問題:肖像的頭頂留下太多空間。今天,許多藝術家都認為好的構圖應該是緊湊的,如果有太多空間留在圖片上,這應該有一個充分的理由,
可能是因為主體從一邊走到另一邊,所以畫面要留下觀眾預期的路線,
也可能是因為主體的眼睛望著一個角落,這樣圖片會在那角落留下空間。但是,林布蘭的肖像面向前,似乎他沒有理由在頭部上方剩餘那麼多「視覺脂肪」。
荷蘭國立博物館內還陳列了飛利浦高尼力(Philips
Koninck 1619-1688 )的山水畫,
我認為高尼力和林布蘭的作品有同樣的問題:太多不必要的「視覺脂肪」。在他的山水畫中,天空佔據了一半或者超過一半的空間,但是,天空有什麼特別意義嗎?山水畫的焦點不應該是山水景觀嗎?不過,話又要說回來,構圖緊湊是很近期的觀念,在時間藝術中亦然,幾十年前的經典級巨片都是節奏冗長,今天的典範是劇情緊湊。
此外,荷蘭國立博物館還展示一幅題為《一對夫婦兩個孩子和在風景下》的油畫,它由荷蘭畫家費爾德(Adriaen van de
Velde)創作的。總體來說,這幅畫之工藝十分精湛,但它也存在著技術缺陷:畫中嬰兒的頭是不對稱的,它跟成年人的頭一樣大小。
然而,與梵高博物館不一樣,荷蘭國家博物館並沒有指出上述任何問題。如果荷蘭國家博物館聘請我為展覽策劃人,我絕不會文過飾非。我不希望以偏概全,說西方人敢於挑戰大師,我曾參觀過許多博物館,畢竟,我在梵高博物館所看到的只是一個孤立的事件。無論如何,如果梵高博物館敢於挑戰不容挑戰的,為什麼其他人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