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之下「有你冇我」的抉擇

  • 余創豪

筆者先後撰寫許多篇關於全球化的學術論文、通俗評論,現在幾乎已經「無話可說」,我一直覺得這課題難以帶出有意義的討論,因為許多爭論不單止政治化,而且十分道德化。當然,經濟活動會牽涉到公平貿易、工人權利等倫理元素,但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到底某些道德論調是發自心底的悲天憫人,還是基於抽象的意識形態呢?

前一陣子一位華人歷史學家在某大學講座發表對全球化的反思,先此聲明,筆者沒有親身出席講座,這篇評論只是基於記者報道。那位歷史學家指出美國企業為縮減經營成本,資金流到成本較低的地方生產﹕「香港七十年代電子生產的興起,就是美國資金的投資,但有否想過美國工人的飯碗?」可是,倘若美國企業不願意在海外設廠而要保住美國工人的飯碗,批評者會否說:「有否想過香港工人的飯碗?」有些人提出「非零和」(non zero-sum)的理想,所謂「零和」,就是有贏家便會有輸家,而「非零和」則是雙贏局面。但在殘酷的現實中,往往就是此消彼長、「有你冇我」。

但更重要的是,為什麼美國工人會受到關心呢?李宗吾在【厚黑學】中毫不掩飾地指出:人的愛心、正義感,會跟隨著親疏遠近而改變。筆者在香港長大,見証了香港在七十年代的經濟成長,而自己就是外國企業投資香港的受益者。坦白說,我是一個自私的人,若果沒有可能雙贏,一定要我在香港工人和美國工人之間作出選擇,我會毫不猶疑地站在香港工人那邊。

這情況令我聯想起二次大戰期間美國「先歐後亞」戰略的爭論,中國人批評美軍將主力放在歐洲戰場,在中國只有陳納德將軍小規模的飛虎隊。身為中國人,我當然希望歷史改寫、先亞後歐,不過,我完全可以理解歐洲人為什麼會歡迎先歐後亞。

再回頭說美國企業,如果美國廠家要將職位留在薪酬高昂的美國本土,產品成本必然會提高而缺乏競爭力,政府幫助企業便勢所難免,這又成為另一個「道德議題」。那位歷史學家以南韓農業為例,指出世界貿易組織維持的「自由市場」的偽善之處﹕「美國一直也補貼農民,使成本大減,而賤價向南韓傾銷農產品。南韓向世貿要求停止傾銷不果,要求補貼本國農民又被判為干擾自由貿易。」

兩年前筆者曾經到韓國旅遊,從前風聞韓國的市場頗為封閉,在南韓的街道上瀏覽,果然發現進口車寥寥無幾。後來我跟自己南韓籍的研究助理分享自己所見所聞,他說:「這不足為奇,韓國政府對進口車課以重稅,所以國產車便宜許多。」我睜大眼睛問他:「那為什麼韓國人認為自己是不公平貿易的受害者呢?」他笑而不答。

其實,許多政府都會對本土經濟作出有形無形、間接直接、或多或少的幫助。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有些民主黨人熱烈支持全民保健計劃,理由是現在美國企業要承擔員工的醫療保險,因而增加了生產成本,但是在許多發達國家,大部分醫療福利由政府包辦。他們認為美國政府對本土工人提供醫療福利,美國貨才可以價廉物美。

如果以絕對的公平競爭來作為準則的話,那麼不需要負擔工人醫療保險的加拿大、歐洲公司,豈不是「不道德、不公義」?筆者認為這純粹是國情、制度不同。

最近亞歷桑那州鳳凰城建設輕鐵,市政府鼓勵沿著輕鐵開辦商店,對少數民族的小企業更加有優惠。筆者是自私的人,我當然不管這政策會否影響白人的飯碗。

2008.2.25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