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 (John Searle)
對人工智慧持批判態度,1980 年他提出一
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來作為反駁的論據,這思
想實驗叫做「中文房間」(Chinese
Room):在一個房間裡,塞爾擁有漢語文
法的所有資料,當房間外的人用中文向他提
問時,他可以藉助這些資料而輸出中文的答
案,屋外的人便誤以為屋內真的有一個懂得
中文的人,其實,他只是以機械化的方式處
理中文句法,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沒有理解和
真正的智慧。塞爾質問:這樣去通過圖靈測
試又有什麼意義呢?
1990 年,美國人休斯‧勒布納 (Hugh Loebner )以他的名字設立了每年一度的人工
智能競賽,看看是否有任何電腦系統可以通過圖靈測試,他頒發的獎金由二千美元至二萬
五千元不等。但這個比賽受到不少批評,因為很多參賽者並不是真的去建立能夠明白內容
意義的電腦系統,而是採用蒙騙的手法令人覺得電腦具有智能。
其實,人工智能的問題反映了人類的問題,雖然塞爾的「中文房間」是一個假設性的
思想實驗, 但是,人類社會到處充斥着「中文房間」。在塞爾的「中文房間」裏面,你
只需要掌握了漢語的文法和詞彙,那麼即使在處理資料的過程中不求甚解,最後亦可以令
人產生以為你精通中文的錯覺。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中,同樣的鬧劇每天都在上演!
讓我先以數學來作為例子,美國數學教育家保羅‧洛克哈特(Paul Lockhart ) 批評很
多老師都是採用機械式的方法教數學,學生只是牢記公式,然後依樣畫葫蘆地將數字代入
公式,答案當然是正確的,於是乎學生可以得到合格甚至是優異的成績,但他們根本不知
道自己做什麼,可以說,他們所處新的教室就是一種「中文房間」。洛克哈特的批評對象
主要是中小學,但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大學本科和研究院裏面,不少研究生和教授採用統計
學的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和撰寫論文,他們懂得遊戲的規則和行內人的術語,很多時候論文
都通過了審查,但這一切無非是行為主義式的「成功」。
1996 年,美國數學與物理學教授艾倫‧蘇加(Alan Sokal ) 曾經在一篇胡說八道的論
文中 堆砌了許多看上去很有深度的後現代主義哲學術語,然後投稿予一份在學術界相當
有地位的期刊,目的是看看審稿人是否可以分辨出這是一篇偽論文,在某個意義上這是另
類的「圖靈測試」, 結果這學術期刊接納並且刊登了這篇文章!後來蘇加自爆,這個試
驗令期刊的編輯尷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