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一蟹不如一蟹嗎?

   

余創豪

 

我們不時聽到對年輕人的這種批評:「一蟹不如一蟹。」基於個人經驗,這似乎有點道理。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時,與我同齡的許多朋友都愛讀嚴肅的學術書籍,如唐君毅、牟宗三、田立克、薩特等人的作品,但今天不少研究生都沒有聽聞過這些作者,更遑論研讀其著作。

「每況愈下」是一個真實還是想像出來的現象呢?事實上,人類有一種心理傾向,就是通過美化過去來表達對當前情況的不滿。有一個類似「一蟹不如一蟹」的說法,那就是:「世風日下,道德淪亡,人心不古。」這種信念在基督徒之間非常流行,許多基督徒相信這個時代已接近世界末日,因此人類道德日趨敗壞。

然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平克(Steven Pinker)爭辯說,其實世界不斷進展。他用大量的歷史和統計數據來支持他的說法,在古代,屠殺平民是戰爭的常規,勝利者往往把男戰俘當作奴隸,女戰俘則被強姦。在中世紀,即使基督徒亦樂於對異端和罪犯施加酷刑。在民權運動之前,對黑人濫用私刑在美國南部是很常見的。但今天多數人都不會容忍任何上述的野蠻行為。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同意平克的見解,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引平克的書來說明這一點:我們需要檢查數據,才可以判斷社會趨勢是更好還是更壞。那麼,是否有證據支持「一蟹不如一蟹」的說法呢?有趣的是,我們觀察到看似矛盾的現象。新西蘭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弗林(James Flynn)發現一個現象:世界各地的智能測試分數逐年增加,看來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一發現被稱為「弗林效應」。弗林效應的解釋之一是:當教育越來越普及時,我們便越來越習慣抽象的邏輯推理,智商測試正是關於抽象思維。有人則認為,智商增加無非是由於人們的考試技巧提高了,但我不同意這觀點。

另一方面,有一些調查結果卻令人感到不安,SAT是美國大學入學試之一,這考試成績逐年下降。此外,美國教育部審查了三千多所大學的學生成績單,結果發現大學生成績在過去二十年均略有下降。現在回到弗林效應,如果弗林效應的原因只是人們懂得考試技巧, 那麼SAT和大學成績應好像智商測試一般穩步上揚,但事實卻剛剛相反。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果美國人變得更聰明(智商增加),為什麼人們的學習成績卻日薄西山呢?坦白說,我沒有肯定的答案,我猜想:也許年輕一代有更多的視聽資源,他們的心態適應了多工處理(multitasking)和抽象思想,然而,他們只花很少時間去學習內容,因此,他們在基於內容的考試中便表現很差。就以身體健康作為比喻吧!現代人的身體得到越來越多營養,但我們卻越來越少從事體力勞動。

真的一蟹不如一蟹嗎?我會同時回答「是」和「否」。

 

2012.1.23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