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取人

余創豪


讀了一段心理學歷史,竟然勾起一些不愉快的童年回憶。

在二十世紀初期,英國科學家十分熱心於研究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對人的 影響,當時著名統計學家卡爾.皮亞臣﹙Karl Pearson﹚設計了一個研究調查, 方法是由一些教師去評審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特徵,然後計算那些兄弟姊妹在心理 生理特徵上有多少相同,因為兄弟姊妹受到比較相似的遺傳與環境影響。生理特 徵包括健康、眼珠顏色、頭髮顏色……等,而心理特質則包括活力、決斷力、反 省力、受人歡迎程度、良知、脾氣、辦事能力、和字體。

最後一項心理特性,令我不禁驚叫起來。那些科學家認為字體可以反映一 個人的心理狀態,表現看來這是有點道理,例如一個人緊張,寫字就會快速一點。 但是,細心一看,那些心理特徵含有對於人的價值判斷,活力充沛當然比死氣沈 沈好,果斷英明當然比優柔寡斷好,深刻反省當然比行屍走肉好……,餘此類推, 對於他們來說,字體是對人質素判斷的條件。

但是,字體遼草者,是否一定辦事草率呢?字體端正者,是否一定辦事有 條理呢?字體秀麗者,是否一定很有審美眼光呢?很多醫生書寫配方都“龍飛鳳 舞”,難道他們都是庸醫嗎?我的字體十分遼草,但自問我思想慎密、做事嚴謹。

少時,因為字體醜陋,朋友都喜歡用來作為笑柄,一些老師也因此而給我 的試卷偏低分數。現在學了一點教育心理學,知道老師的偏見、人家的嘲笑,對 學童的成長帶來十分負面的影響。

其實,不但西方近代科學,中國傳統也認為可以從書法去判斷人之賢愚。 唐朝採用科舉考試選取政府官員,科舉是由禮部主持,可是高中科舉並不表示馬 上可以做官,上榜者還要通過一個由吏部負責的詮敘試,合格者才獲委任官職, 這詮敘試考核四樣東西:“身、言、書、判”,“身”指體貌,“言”指談吐, “判”指判斷力,而“書”當然是指書法。

清朝也十分重視政府官員的書法,才子龔自珍雖然文采蓋世,可惜書法不 夠漂亮,所以一直仕途不得意。中國聰明才智之士的精力時間都放在表面功夫上 面,難怪當時中國人才凋零。龔自珍不禁賦詩慨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 瘖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有一位中國朋友以詩自詡其才:“八代才華崇子建,二王書法尚羲之。” 意思是文采有如曹子建,而書法可比王羲之。畢竟,在傳統文人心目中,文學與 書法是兩位一體。

假若我生於二十世紀初的英國,或者唐代、清代的中國,可能我一生也會 鬱鬱不得志。我有幸生於當代,第一,現代心理學已經不再以書法來作為能力、 性格的指標,所謂“字跡學”,並沒有充分科學證據支持;第二,現在科技發達, 我可以使用電腦輸入中文和英文,再沒有人可以一睹我的“真跡”。

也許有人感到奇怪:為什麼在這麼小的題目上我會大做文章?難道我只是 為了辯護自己的弱點嗎?非也,這種看來無關痛癢的東西,其實表現出一種帶有 “歧視”的價值觀。在六十年代,美國經歷過爭取黑人平等的民權運動和爭取婦 女權利的婦解運動,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不能以膚色、性別、年齡、階級等表面 的東西來判斷一個人,中國諺語亦有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那麼以字取 人,何嘗不會有失呢?

2000.2.23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