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stop the animation anytime by pressing the stop button on your
browser.
余創豪
最近「星戰前傳」(Star war:Episode one)在全美
掀起一股熱潮,美國廣播公司的評論員,作出了如下分析:美國在上一個世紀,
西部是逐漸開發而成的,史稱「西漸運動」,在拓荒過程中發生了不少傳奇故事,
而「星球大戰」的採險精神,無非是拓荒精神的反映。另一個說法是:「星球大
戰」的神話,始於七十年代中期,那時因為水門事件、石油危機、越戰挫敗……
等內憂外困,美國人的自信心正陷入低潮,「星球大戰」,是美國人通過英雄神
話來尋回失落信心的方法。
我認為:製片人的動機是賺錢,他不會為了文化精神、文化反省而拍攝「星
球大戰」,但是它之所以受歡迎,也許是迎合了美國人的深層心理。不論是信心
失落的補償,還是拓荒精神的延續,它無非是大美國主義的一窮一達,「星球大
戰」不是一系列有深度的電影。
我較為喜歡另一系列科幻片:「星空奇遇記」(Star Trek)。有
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借古諷今,但「星空奇遇記」卻是借未來諷刺現今,甚至是借
外太空來諷刺內在人性。
在「星球大戰」中,一切困難痛苦,都可以通過「英雄、公主、大俠」來
解決。我還是較為欣賞「星空奇遇記」中葛克隊長(Captain Kirk)
的態度:在「星空奇遇記之最後新領域」(The final frontie
r) 中,有一個火神星人,能夠以精神感應力,去化解人痛楚的記憶,但葛克
隊長拒絕被「治療」,他說:「那是我生命中的一部份。」
也許,我希望自己是敢於面對過去的「葛克隊長」,自己的「太空船」能
夠「向內探險」,對我而言,最後新領域不是神秘的銀河深處,而是自己的記憶
深處;兇險的不是外星人,而是自己的貪嗔痴;最厲害的武器,不是量子魚雷,
而是至誠反思。
有謂「浮水烙印」,或者「歲月留痕」,有云「雪泥鴻爪、鴻飛莫問」,
或許「情似風箏,憑線牽緊,線斷離愛,但亦離恨。」不論我們對過去抱什麼態
度,我們都不能抹殺歷史,我們可以淡忘,卻不可能完全失憶。對過去「失憶」,
不是受很多流行曲鼓吹嗎?例如:「但願我沒記憶,但願我沒往昔」、「忘盡心
中情,遺下愛與痴,任笑聲,送來舊愁,讓美酒,洗清前事……未記起從前名字」、
「給我一杯忘情水,叫我一生都能醉」……。「星球大戰」也是一樣令人「失憶」,
現在美國人不是忘記了水門事件、石油危機、越戰挫敗……嗎?
與其往外太空探險,不若向「內太空」摸索吧!
19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