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笛卡兒說:「追溯上幾個世紀的事情便好像旅行,旅行有助於我們認識生 活在其它文化的人,而使我們有更理智的判斷,不會因其他風俗不同自己的而說 那是荒謬和違反理性,但如果一個人花太長時間去遊歷,他便會成了自已故鄉的 陌生人;同樣如果一個人太好奇去追索上幾個世紀的事情,他便會對現在的事十 分無知。」 在笛卡兒的年代,一個學生或學者定要遠遊,否則他的教育便未算完成,他的學 術亦未算夠水平,而認識古典的東西,也是學人之間的時尚。 今天的美國卻剛剛相反,美國學界的時尚是「未來學」,不少社會學家、政治學 家和傳媒人都著書去推測社會的走勢。科幻片、科幻小說更是大行其道。 可是,美國人的歷史感卻十分薄弱,德裔神學教授田立克說縱使有些美國學生對 歷史事實有認識,但卻沒有歷史感情。這短短的兩句話,令我回味深長,今天歷 史教育只是要求學生背史實,但即使是在歷史科考試中拿獲甲級的人,卻沒有與 自己民族同悲同喜的感情。 我個人以為:不了解自己祖先創業的要袂,不崇敬他們的奮鬥精神,便不會明白 現在自己缺少了什麼,如此空談「未來學」又有何意義? 美國人的國際視野也極之狹窄,我已寫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在此不再重 覆。 對我個人而言,笛卡兒的說話又是另一番滋味,自己離家經年,現在卻是知西不 知中,從前遊於諸子百家,沐於漢風唐露,現在只能閒時於腦海撈回片言隻字, 聊以自慰。 昔年當笛卡兒遊歷了歐洲後,受人崇敬禮讚,他後來還移民在荷蘭,最後又去了 瑞典作皇后的哲學老師。我不期望回家之日受到極大的尊崇禮遇,也不求移民彼 邦,受權貴重用,只求找一個知己,融通身子裡中華的血液,分享中華兒女的智 與情。 (原載於澳門日報1989.10.27)
|
Essay Menu
|
Main me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