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中的

叛逆天才

余創豪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美國媒體將發明家描繪為天才是誤導群眾。最近我看了【社交網絡】這套電影,我很不喜歡電影裡面的天才典型,這部電影是關於社交網絡「臉書」(Facebook)的創立過程。在其中一個場景,成立臉書的天才覺得上課很無聊,教授問了一個問題之後,他隨便給了正確答案,並在同一時間走出教室。這隱藏的信息是什麼呢?如果你是天才,你可以不上課而知道一切知識,也可以不客氣地當教授不存在。

在另一個場景中,主角侵入大學宿舍的數據庫,下載女學生的圖片,跟著他創建了一個名為FaceMash網站,男學生在這網站上可以選美,這造成了大學網絡交通堵塞。後來大學為這一事件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上,主角嘲笑中年的大學電腦人員花了幾個小時,才確定問題所在。這具有什麼含義呢?你的違法行為可以令你高人一等。

最終,臉書由少數天才建立起來,今天臉書已擁有超過五億活躍用戶,聽起來這像是一個美國人夢想成真的典型故事。然而,【好點子來自哪裡】的作者史蒂芬約翰遜質疑這種神話,他寫道:「孤獨的天才突然得到一個偉大的想法,從此改變了世界,但這神話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喜歡科幻電影,包括【星空奇遇記】,在所有【星空奇遇記】的電影中,人類可以被分解成粒子,然後通過光波從一個地方被運送到另一個地方。這種技術之提高源自了一個名叫史葛的天才工程師。在最新的【星空奇遇記】中,斯科特被分配到一個無人居住的星球,這是一個懲罰,他曾經跟導師辯論涉及到太空旅行的物理學,他的導師認為,光波輸送的範圍應該限制在大約一百英里之內。斯科特不同意,他私自把上司的小獵犬拿去測試,但他成功了。天才可以不論風險,隨時隨地使用任何生物進行實驗。

讓我再用一齣一九九八年的舊電影為例,帕奇亞當斯(Patch Adams)是羅賓威廉斯主演的喜劇,它講述了亞當斯醫生的真實故事。亞當斯在醫學院進修時已經質疑學校的做法,因而和院長發生衝突。院長認為,醫生必須與病人保持距離。但亞當斯說:「如果你治病,你總是會輸。但如果治人,你總是贏。」因此,他主張全人醫療。這想法是高尚的,但在電影中亞當斯的創新者形象卻是典型的。在醫學院裡,他並不需要讀書便獲得好成績,他的室友向他抱怨:「我學習得很辛苦才勉強生存,但你卻可以輕鬆得游刃有餘,你讓我看起來像個傻瓜。」正如您所料,亞當斯也很叛逆,有一次,他把一個醫學研討會的入口處佈置為一個女人的陰道,因為這個鬧劇和其他事件,最後他被驅逐出學校。

凡事總有例外,一些美國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也會塑造創新者為努力工作的人,但大多數卻並非如此。在一個自由的社會中,沒有人可以替電影製片人設定規則,但是,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美國的學習氣氛不會得到任何好轉。

2011.2.4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