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十二年前,一些朋友邀請我遊覽橫跨田納西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的大煙山國家公園(Great Smo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大煙山的名字源於被藍色霧氣包圍的山峰和山谷。你可能想像我當時一定很興奮,你以為我必會盡力拍攝霧山奇景。很慚愧,那時候我花了不少時間瀏覽旅遊區的禮品店。
在過去我讓許多機會擦肩而過,今天我當然覺得有點遺憾。如果你問我為什麼從前沒有抓住機會,答案很簡單:在那個時候我沒有心理準備。 中國文學家錢鍾書講了一個類似的經歷:充其量他只能說年輕的時候讀過一些名著,但從前他的頭腦無法理解那些經典的深層意義,正如我只能說在年輕時自己曾到過某地一遊。提起文學,我不得不對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表示共鳴,其詞如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同樣是聽淅瀝的兩聲,但少年、壯年、晚年的心情卻非常不同,在歌樓尋歡的少年,又怎會明白任隨階前雨滴到天明的無奈。 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在發展心理學的領域中做了廣泛的研究,他的結論聽起來似乎只是常識,卻仍然充滿了啟示:為什麼有些孩子不能學習某些東西?答案是:在某年齡階段他們還沒有準備好。 有時,當我回首過去,我會對自己說:如果當年有一些導師、大哥哥、叔叔為我指點迷津,也許我就不會錯過那麼多機會,犯了這麼多錯誤。事實上,缺乏指引不是一個藉口,正如上面所說,我的朋友帶我去最頂級的國家公園,但無論他們做了什麼,我還沒有準備好跟大自然作近距離接觸。這是一個較為不重要的例子,但在學業、感情、信仰等人生大事上,過往自己何嘗不是抱持「少年聽雨歌樓上」的態度?
近年來,我兩次重訪錫安國家公園,樹都是同樣的樹木,河仍是同一條河流,山依然是山,天照舊是天。但在某些意義上,樹再也不是一樣的樹,河已經不只是流水,山不再只是山,而天亦變了。現在,經歷四季枯榮的樹木彷彿表現出復活的大能,清澈的河水倒映著經過洗禮而纖塵不染的心靈,崇山峻嶺見証了隱形藝術家的鬼斧神工,深遂靜謐天空傳來了永恆的呼喚。 2011.7.7
Navig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