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周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了國情咨文,他坦率地表示,美國在許多方面後後於中國和其他國家,美國教育有很多問題,結果導致美國學生的表現遠遜於許多國家的同輩。奧巴馬說得對,以二零零七年的「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TIMSS)為例,在科學和數學測試中,新加坡、台灣、香港、韓國、日本名列前茅,而美國則在後面吃塵。 我與一些美國朋友討論過這問題,有些人告訴我,他們在學校中沒有受到啟發去學習數學和科學,這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謎團啊!如果你問我:「在地球上什麼地方最能激發孩子去學習科學和數學呢?」最合乎邏輯的答案應該是美國。為什麼呢? 二戰期間,美國發明了原子彈,因而打敗日本;一九四七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這是所有現代電子產品的關鍵部件;德州儀器在一九五八年發明了集成電路,推動了早期電腦的發展;一九六四年IBM推出了第一部現代電腦主機;一九六九年,美國太空總署的阿波羅計劃將人類送到月球;一九七一年,英特爾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單芯片微處理器;一九七六年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部家庭電腦;伊利諾伊大學在一九九三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路瀏覽器;近年來iPod、iPhone、iPad也革命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以上只是幾個例子,這份名單可以延續十幾頁。美國學生從歷史書中了解到這段光榮的創新史,並且有不少機會去高科技實驗室、太空中心等地方作實地考察,每一天他們又使用自己人發明的高科技產品,這是多麼鼓舞人心的學習環境啊!但為什麼美國學生卻沒有在數理方面出類拔萃呢? 我認為,其優點也會變成弱點,一方面,美國擁有創新的文化傳統,但另一方面,這種鼓勵尋求新思路的心態,也構成了不利於學習的因素。借用一句廣東俗語,許多美國學生「未學行,先學走」,不少好萊塢電影把科學家和發明家描繪為天才和叛逆英雄,他們拒絕舊思想,對抗既定制度。但美國人沒有意識到,很多時候創新需要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坦率地講,有多少人真的可以成為比爾蓋茨、史蒂夫約伯、埃德溫哈勃呢?在暢銷書【異常者:成功的故事】裡面,通俗作家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揭穿了發明家是異常者的神話,他舉了很多例子,其中之一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其實,當比爾蓋茨在高中讀書時,他已經在電腦主機面前花了無數個小時去編寫程式。格拉德威爾認為,那些所謂異常者不是真正的異常者,他們努力工作,當機會臨到時,他們已經準備就緒。根據我的經驗,美國媒體並沒有強調這些故事主角苦幹的一面。相反,美國人自誇的創新文化,促使學生避開了下苦功,他們只求表達新見解,形成了虛假無根的自信心。 儘管如此,我認為美國仍然是激勵年輕人學習科學的最佳環境,但美國媒體和學校必須從另一個角度,向學生詮釋科學突破的歷史。 2011.2.3
Navig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