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學科中,學生都有望文生義的習慣,這包括自己在內。讀中文時,自己更加難免這種陋習,因為中文是母語,往往以為即使自己望文生義,雖不中,亦不遠矣。其實,有時差之毫厘,卻謬之千里。 例如從前讀「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兩句詩的時候,我以為「四海為家」是指「天涯流浪」的意思,所以沒有詳細閱讀注解。不是嗎?「故壘蕭蕭蘆荻秋」這句,充滿蕭瑟之氣,還不是天涯孤客的感受嗎? 其實,這兩句詩是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首詩的意思如下:劉禹錫調任和州刺史,在南下時經過西塞山,眼前景物使他聯起三國兩晉的歷史:晉之王濬南伐吳國的金陵,鐵鎖橫江亦無法阻擋北方的水師,吳王只有舉旗投降。如今,四海一家,大唐統一天下,但是殘存的堡壘仍滲出蕭瑟淒涼之意。 簡言之,「四海為家」並不是指「天涯流浪」,而是指「天下統一」。劉禹錫對比舊王朝的亡國破家,與大唐的「四海一家」,感嘆「人世幾回傷往事」。 還有,唐之後的《五代會要》記載:「人君以四海為家,不當分其南北。」這當然不是說皇帝要四方流浪,居無定所,而是說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地方。 此外,從前讀到「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時,以為「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是經濟困拮的夫婦,「此恨」是生活逼人。有兩句通俗詩正採用此意:「貧賤夫妻百事哀,惟有勤勞晚成家。」這是說夫婦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就容易在生活上起爭執,所以應該勤勞積聚,遲一點才結婚。有人甚至說:「富饒結髮千秋悅,貧賤夫妻百世哀!」 讀者可以預料到,「貧賤夫妻百事哀」本來不是這個意思。這兩句源自元稹的〈遣悲懷三首之二〉:「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元稹的妻子在二十七歲時病故,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亡妻的詩,元稹目睹亡妻的舊物(衣服、針線)和「舊人」(婢僕),不禁悲從中來。「誠知此恨人人有」,是陰陽長隔的傷痛,而不是指拮据籌維之苦惱,「貧賤」是指生活儉樸、不慕虛榮。元稹乃明經及第,授校書郎,妻子逝世時他任監察御史,說身為高官的他「貧窮」,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反之,他描述自己「今日俸錢過十萬」。簡單地說,全詩的主旨,是哀悼清純儉約的亡妻,而不是「呻窮」。 朱國能老師曾說:「很多人誤以為讀中文很容易,只要自己看書便成,更以為中文老師可有可無。」自己犯過不少望文生義的錯誤後,不得不放下「讀中文很容易」的想法。 2002.11.5
Navig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