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創豪

在過去的一篇文章中,我曾經討論過某些古代字詞不妨在現代社會底下靈活地 運用,不過,對於有一些基於歷史背景的字詞卻不應該粗枝大葉,否則可能會 養成胡適所說那種“差不多先生”的性格。

例如在東南亞中的中國人,被統稱為“華僑”,但是很多在那裡的中國人,其 實都是土生土長。“僑”一字含有遷徙的意思,它是由“喬”一字演變過來的, 原本出處是《詩經》,《詩經》敘述鳥兒遷徙於桑林喬木之間,所以後來叫搬 遷新居為“喬遷之喜”,而“僑民”是由一地播遷至另外一個地方的人。東南 亞的國家不斷有排華事件,往往傳播媒介稱受害者是“華僑”,好像他們是外 來人、寄居者。可是,正如上面所說,很多華人都是土生土長,根本與“僑居” 和“喬遷”扯不上關係。這種粗略用詞,會為海外華人造成一個錯誤的外來寄 居者之形象。

又如以研究敦煌學和蒙古史著名的日本漢學家藤枝晃,曾經用“征服王朝”一 詞去形容蒙古人征服中國而建立的元朝。有一次在翻譯工作中,當我寫“征服 皇朝”時,人們認為應該沿用“王朝”。但是,“皇”與“王”的意思並不一 樣,前者是指擁有大一統天下的天子,而後者是指在局部地方稱雄的統治者。 林佐瀚先生在香港主持電視節目“每日一字”時,有一次說及春秋戰國時代的 晉國,他不小心地說了“從前晉國有一個皇帝……”,話剛出口,林先生已經 知道說錯,因為晉文公只是在分裂割據時代的“王”,而不是萬乘之尊的皇帝。 當然,事後很多人對林先生作出了誇大的批評。因此,我採用“征服王(皇)朝” 這冗贅的寫法,用“王朝”二字是尊重藤枝晃先生的用法,在括弧裡面加上 “皇”,是因為這是比較正確的說法。

可能有人認為沒有必要這樣去咬文嚼字,但是在用字時小心地搞清楚其含意, 是一切學問的根本。有一位朋友說李約瑟 (Joseph Needham) 的《中國科學文化 史》這名稱並不正確,那位朋友認為中國只有講求實用和以經驗為本的“科技”, 而沒有把觀念嚴格定義的“科學”。我有點同意這看法,中國人從前在科學上, 都是“差不多先生”,甚至於近代,中國人在科技應用上仍然是馬馬虎虎,例 如當陳若曦女士與丈夫到大陸服務時,大陸委派他丈夫到水利工程部工作,因 為他的專業是“流體力學” (Fluid Dynamics),那些幹部說:「“流體”不是與 水有關嗎?」

在某個意義來說,科學家也是“咬文嚼字”的人,電腦工程師絕不會把 File Server 、 Application Server 和 Web Server 混淆,統計學家也不會將相近的 Factor Analysis 和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混在一起。同樣道理,讀文科的 人也不應該把“華僑”和“華裔公民”、或者把“皇”與“王”來互相通用。 不論是文科理科,“差不多先生”都是一個大敵!

(1998.5.23 寄自美國)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