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與標準

余創豪


美國教育優點之一,是有很大的彈性與自由,在主修、科目和進修時間長度 等,我都可以隨意調節、選擇,美國學術也是多元與開放,不過這種開放精神仍 受一定的限制。

記得我學美術時,老師十分強調:「不要為我而作畫,不要猜我喜歡什麼而 投我所好,你們作畫要為自己而作。」這看似是十分開放,而學生的確可以去作 自己喜歡的風格,但到頭來,評分者還是教授,而教授評分的標準,還是極其主 觀地按照自己的背景與喜好。

讀社會科學時,不少教授也鼓吹價值相對,主張自由開放。但事實上,如果 你觀點與他們的大相逕庭,那麼你的成績表之價值便會「相對」地降一降。若果 價值真是相對的話,我認為教授不應為學生改卷,因為評卷是將教授的價值套在 學生上。所謂「價值相對」的論調,教授也難以身體力行。

其實,開放精神是有雙重標準的,教授對大學者會抱開放的態度,常常先用心去 理解之後才下評語,但對學生則未必如此。我上一門哲學課時,教授說他評分的 標準是看論文的表達是否清晰。事實上,許多哲學大師的著作極其難讀,絕不清 晰,在香港時有一位主修哲學的朋友說:「唐君毅的東西很難懂,他的中文寫得 不好。」德國哲學大師黑格爾(Hegel)的書亦是極其難明,他說:「我寫的東西只 有兩個人懂,就是上帝和我自己。」如果唐君毅和黑格爾上這一課,他們會「肥 佬」還是會得優異成績呢?所以我曾對人說:「修哲學有兩大法則:成名之前, 要將難明的東西寫得清楚、易讀;成名之後,要把簡單的東西寫得高深莫測。」 上述那位教授評分還算是十分公允,但另外一些教授在看不明白我說什麼時卻對 我毫不客氣,那時我只有自我安慰:「我總有一天會成名,那時你們要把我的著 名逐字逐句去研究。」

絕對自由與開放是不可能而且無必要,我同意教授應設下一定的標準,但怎 樣的標準才是合理,相信是一個永遠爭論不休的題目。今天我撰文批評不開放 者,可能有朝一日我當教授時,自己也會受同樣的批評。

﹙原載於“澳門日報”1990.6.12﹚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