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生與死

余創豪


古語有云:「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對於英雄的死亡,我們都期望是死得轟烈、死得浪漫。

我在年青時看過抗戰電影【英烈千秋】,那齣電影是敘述抗戰名軍張自忠將軍的故事,在片中最後張自忠將軍被日本軍隊包圍,他教訓了日本人一番,日本人十分留心地聽他說話,之後張自忠自盡而死,日本人還向張自忠遺體致敬。這樣的死,可謂可歌可泣,但是在歷史中張自忠是力戰而死。在槍林彈雨下,日本軍隊那會停下來聽中國將領訓話?殺中國人如殺螞蟻的日本人,又怎麼會向中國人的遺體敬禮?

聖女貞德(Joan of Arc)的死,也是浪漫死亡的典型。聖女貞德聽到神的聲音,所以她蒙召去領導法國人抵抗英國人的侵略,但是最後她被英國人俘虜,英國人利用教會把貞德定罪為異端,最後把她燒死,傳說聖女貞德在火焰中化身成一隻白鳥飛去。由於年代久遠,聖女貞德正確的死亡情景已經難以稽考。

俠盜羅賓漢雖然不是殉國或殉道,在小說中他也是懷著英雄氣慨地死去,他晚年時健康不佳,所以去找一個朋友替他施行放血治療,但是那朋友出賣他,令他放血過多而死,但他沒有懷恨,反而要他的綠林同道不要為他報仇。不帶走任何世間財寶、只是帶著饒恕的心而離開,這是何等英雄!但是歷史學家推測,真正的羅賓漢是被拘捕後處死的,不過跟聖女貞德一樣,也是因為年代古遠而無從稽考。

也許古代的英雄比現代的英雄幸運,不但他們的死亡成為浪漫的神話,甚至連他們的生命也被神化了。如果貞德生於現代,她可能被判斷為患上精神病,所以才常常聽見奇怪的聲音;假若羅賓漢也是生於現代,他只是一個黑社會的龍頭,而不是傳頌千古的英雄。

不過,無論是現代也好、古代也好,英雄與否的定位不在於死時轟烈,而是在於生時功業。有人說:「每一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一個人都生活過。」但似乎英雄的死卻顯得很重要,我想這是因為生存時的功勞沒有一份「朦朧美」。古代英雄事蹟難以考證,後人在猜測中營造了不少「神秘美」,而死亡更加是千古懸謎,到底人死後往那裡去?我們不想英雄的功業在死後終結,反之我們期望已故英雄仍然在另一個境界中繼續他們的使命,繼續造福人群,於是便出現了很多神祕的傳說,例如聖尼古拉斯(St. Nicholas)在身故之後化成聖誕老人,神出鬼沒地施贈禮物給窮孩子,這又是另一種「神秘美」。

我認為:愛慕神祕朦朧的心理,應該只是生活的調劑,否則我們便會忽略了真正的英雄。

1997.12.6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