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喜歡寫作,但並不喜歡跟人辯論,因為很多所謂討論,無非是「未見官先打八十」。原本這句說話的意思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引伸在討論之中,就是還未開審案件便已經結束、「犯人」已經被定了罪。 舉例說,全球化是近幾年來熱門的話題,可是,許多文章劈頭兒第一句話就已經對全球化「宣判死刑」。神學家包衡(Richard J. Bauckham)曾經說:「全球化是新的帝國主義,純是經濟方面而非政治性的帝國主義。」提起帝國主義,讀者必然會反感,接下來左一句「帝國主義」,右一句「帝國主義」,基本上已沒有討論餘地,這相當於控方律師在法庭上不斷地重複:「余創豪是偽君子」、「余創豪是小人」「余創豪是兇手」。維基百科全書說得好:「由於對帝國主義的各種解釋完全不兼容,因此『帝國主義』往往成為一個標籤,直接往不喜歡的對象身上貼就行了。」 令筆者感到有點失望的是,即使是嚴謹的經濟學者,在討論全球化時亦採用了「未見官先打八十」的戰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者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曾經在其暢銷名著【全球化和對其不滿】中尖銳地批評全球化,一方面,筆者十分史迪格里茲精闢的分析,但另一方面我不喜歡他不時提出「市場基要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基要主義」又稱為「原教旨主義」,本來是一個基督教教派的稱謂,現在則含有極大貶意,通常用來泛指擁有花崗石腦袋的極端主義者。史迪格里茲指出:國際貨幣基金會迷信亞當史密斯的「無形之手」,以為市場這一隻無形之手可以調節經濟,亞洲金融風暴、阿根廷經濟危機,都是由市場基要主義而起。 其實,史迪格里茲完全沒有必要用「市場基要主義」這負面名稱,他大可以說「亞當史密斯主義」、「古典自由經濟」。再者,「市場基要主義」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詞,自由市場也包括了思想市場,例如史迪格里茲著書立說批判全球化,其他人亦可以維護全球化,一隻無形之手會調節這個思想市場。換言之,支持自由市場的人,根本不可能擁抱「自己所說就是絕對真理」的基要主義,他必須要接納自己的理論有被推翻的可能。 在政治討論中,拋出「基要主義」這術語的文章亦屢見不鮮,例如旅居美國的索馬里學者阿里(Ayaan Hirsi Ali),曾經被人譏諷為「開明基要主義者」(Enlightened fundamentalist),阿里出生在索馬里穆斯林家庭,身為女性的她,在伊斯蘭社會中當然沒有地位,後來她移民到荷蘭,與電影製作人梵高合作拍攝批評伊斯蘭踐踏女權的電影,梵高因此被伊斯蘭殺手謀殺,在梵高的屍體上兇手還留下對阿里的死亡威脅,最後阿里無奈地逃亡到美國。不消說,阿里對伊斯蘭的批判變本加厲,而且更加傾向西方的價值觀。有論者認為阿里由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因此是開明基要主義者。 基於阿里的經歷,她在言論中難免有情緒化、偏激的地方,例如她曾經辱罵穆罕默德是一條淫蟲,但即使她跳入所謂「另一個極端」,她卻沒有鼓勵人隨處放炸彈、綁架。事實上,「開明基要主義者」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詞,基要主義者的特徵是一成不變、堅守教條,這種思想取向與開明絕對不能相容。 無論如何,余創豪是極端反對未見官先打八十的自由基要主義者。
200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