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創豪

我十分喜愛徐志摩的一首詩:「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那種瀟灑飄逸,一洗很多中國詩詞對悲歡離合的無奈與傷感,例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樽前一唱陽關曲,別箇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 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了窗兒滴到明」。

人生中很多聚散都不能自主,但與其浸溺於離愁別緒的苦海中、或是懸浮在無盡追憶的真空裡,何不去捕捉那由因緣而生、只是交會一刻時互放的光亮?

因緣,有外面的因素和裡面的緣份,即是客觀條件和主觀選擇,世間的人事物走在一起,可以看成是偶然,這偶然的機遇可能就此擦身而過,但在她擦過我身的那一刻,我把她緊緊抱住的話,這「偶然」便變成「安排」。

因緣又豈是無情?千百年來,她像一位望子成龍的慈母,又如一位孜孜不倦的嚴師,不斷為人間送出「偶然」,期望這些「偶然」終歸變成「安排」,儘管無數「偶然」真的只落得「偶然」。

為了以下一個故事,我常常讚嘆那神祕的因緣:在一八九九年,一位名叫哈辛(Childe Hassam)的年輕美國畫家,去了法國巴黎習畫,他搬進了一間從前也是一位畫家居住的畫室,人們告訴他以前的畫家是一個瘋子。上一位畫家留下了一些作品,哈辛仔細地觀察那些作品,發現那位「瘋狂的畫家」要去描繪自己的感受,而不只是光光記錄影像,哈辛認為那位畫家正表達了自己一直嘗試去表達的東西,於是哈辛沿著這路徑發展自己的藝術風格,後來成為一代大師。那位所謂「瘋狂的畫家」,就是印象派大師因羅(P. A. Renoir)。兩人從未謀面,因羅卻不自知地成了哈辛的啟蒙老師,哈辛住進因羅的畫室只是偶然,哈辛可以把因羅遺留的「垃圾」扔掉,但他把握了這一刻無心的交會,從而在畫壇上大放異彩。相反,一些人縱使有機會進入名牌大學,受名師指導,卻依然不能成材,套用兩句廣東俗語,那是「捉鹿不識脫角」、「在城隍廟附近不求簽」,「偶然」終歸就只是「偶然」。

為自己生命中無數的「偶然」,我再次歌頌那有情的因緣。十多年前,偶然地澳門的鄭小姐幫助我謄正文稿和將它投給報社,開始了我十幾年的筆耕,現在即使沒有良田千頃,也是靈糧豐足;十年前,偶然地在西南浸信會大學的黃小姐賣了一套藝康鏡頭給我,憑著它,我在這十年中捕捉了很多稍縱即逝的美好形象;八年前,偶然地在大學電腦中心跟顧問幾分鐘的閒聊,讓我的眼光由侷促的一隅,通過電腦網路,延伸到海闊天空;幾年前,偶然地跟約翰貝倫斯(J. Behrens)教授談起自己的理想,結果他帶我來到一級研究所,攀登山連山的知識險峰……

現在,雖然知交半零落,但我仍然感激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一九九八年三月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