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創豪

曾經聽過有人說:「歷史就好像孫悟空的毛髮,只要孫悟空吹一口氣,要它變成什麼也可以。」的確,回顧歷史,多少昨非變成今是,多少昨是變成今非。最近看了兩本關於日本經濟的評論和一齣戰爭電影,不禁有此感慨。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當時讚揚日本管理方式和國民性格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那時流行著一個對美國和日本管理方式的比較:美國企業十分短視,因為總裁需要向股東和銀行交代,所以只是重視短線利潤,公司不賺錢時便採用裁員、縮減支出、售賣公司產業等方法來濟急,相反日本公司有遠大眼光,他們不惜工本去提高品質、甚至割價傾銷,為的是建立品牌形象和爭取市場佔有率。

可是,當日本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不少人卻將衰退原因,歸咎於日本的犧牲短線、重視長線政策,他們認為日本企業在業績欠佳下,日本銀行仍然盲目借貸,造成現在壞帳堆積如山。日本經濟金融專家水野隆德,是【美國經濟為什麼持續強勁?】一書的作者,水野隆德將從前認為是美國企業的弱點,反過來說成是優點,他認為美國經濟蓬勃,皆因美國製造業的收益遠比日本高,「美國大企業經營者,對收益都具有緊迫感,決不允許等待二三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增加收益。」昨非而今是,昨是而今非!是是非非,誰是誰非?

除了日本管理有效率外,從前還有一個流行說法,認為日本政府有一個整體性的國家經濟政策,日本企業得到龐大後台支持下,故此充滿競爭力。最近,美國學者米高.波特﹙Michael Porter﹚與兩位日本作家合寫了一部書,名為【日本能夠競爭嗎?】﹙Can Japan compete﹚。波特指出三個日本衰落的原因,其中兩個是關於日本政府的錯誤政策!波特繼續批評以前日本管理和日本國策的神話,首先他認為:「備受推崇的日本官僚資本主義,不是日本成功的原因,而是日本失敗的罪魁禍首。」其次,對於日本的管理技術,波特亦沒有好評:回顧過去三十年來日本工商業的表現,日本有兩個不同面:一個是有效率的日本,另外一個是缺乏效率的日本,日本只是在汽車和家庭電器等幾個項目裡面表現良好,其它製造業、服務行業都缺乏競爭力。

我的天!既然過去三十年日本工商業潛伏這麼嚴重的缺點,為什麼過去三十年卻好像沒有人預言日本會有今天的衰敗呢?昨非而今是,昨是而今非!非其所是,是其所非。假若有一天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形勢逆轉,可能那時會有一些專家撰寫書籍,將今天美國強勁的原因,改說為衰敗的因素,而今天日本沒落的因由,會變成成功的根源。

這個週末我和太太觀賞了一齣電影,名叫【敵對邊緣】﹙Enemy at the gate﹚,看罷電影之後,更加覺得歷史真的有如孫悟空的毛髮。這齣電影的故事是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軍攻打前蘇聯的史太林格勒,片中描述蘇聯軍民飽受折磨,有一個蘇聯神槍手成為抗暴英雄。單以這部電影來看,似乎蘇聯是二次大戰的受害者。其實,二次大戰的肇因,並非單單是納粹德國於一九三九年侵略波蘭,事實上,德國與蘇聯一起瓜分波蘭!蘇聯軍隊對波蘭軍民的殘殺,並不下於納粹德軍,可是戰後蘇聯卻將屠殺罪名歸到納粹頭上。同一年蘇聯在毫無顧忌下揮軍入侵芬蘭,一年後在「和平」條約下吞併了大片芬蘭領土。希特拉與史太林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史太林將希特拉視為盟友,當德軍在蘇聯邊境陳兵時,史太林卻吩咐將領不要佈防。德蘇之戰,只是兩個侵略者翻臉的結果。大戰結束之後,描述納粹德國暴行的電影多如牛毛,可是,關於蘇聯侵略波蘭和芬蘭的電影,又有多少部呢?

何時何日,如來佛才可以鎮住孫悟空,讓他不能胡亂變換戲法,讓人能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呢?

2001.3.16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