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創豪

「第三者」蓋過

原創者


筆者在香港唸中學時,一位中文老師不時提醒我們:「一句精警語,第一個說出來的人是天才,第一個是人才,第三個是蠢才。」老師用心良苦,希望學生不要在作文中重複陳腔濫調。可是,當筆者年紀漸長時,卻發覺現實卻剛剛相反,第三個拾人牙慧的人,往往比起第二個和原創者更受到重視。

舉例說,美國人遇上可疑的事件時,經常引用一句諺語:「超乎尋常的宣稱,需要超乎尋常的証據。」(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大多數人以為這句話是出自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卡爾薩根(Carl Sagan),薩根於一九九六年去世,生前致力於推動普及科學教育,撰寫了許多科幻小說,茱迪科士打主演的【接觸未來】(Contact)便是薩根的作品之一。一九八零年他主持一個名叫【宇宙】的電視節目,在節目中他說出了以上那句名言,經過電視廣播之後,這句座右銘深入人心。

其實,薩根是第三個說這句話的人,之前東密芝根大學社會學家突魯西(Marcello Truzzi)曾經說過:「超乎尋常的宣稱,需要超乎尋常的証明。」(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proof)突魯西曾經號召成立一個委員會,專門拆穿偽科學,這句話就是在發揮懷疑精神的背景下說出來的。不過,突魯西並沒有在電視節目中向幾千萬人宣告那句話,更沒有好像薩根般撰寫許多科普作品。請注意,在這兩句說話中,最後一個字並不相同,薩根說「証據」,突魯西說「証明」,「証明」表達出斬釘截鐵般的肯定,「証據」的力量則稍為輕微一點,經過些微改動,薩根更加凸顯出自己的開放精神。

讀者並不需要為突魯西抱打不平,因為,其實十八世紀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已經說過類似的話:「對於超乎尋常的宣稱,証據的份量一定要和它的不尋常程度相稱。」(The weight of evidence for an extraordinary claim must be proportioned to its strangeness)這句話說起來相當蹩扭,但其實意思和突魯西、薩根的講法大同小異,當然,後兩個版本更加簡單有力。

在中文裏面亦有相似例子,黃霑填詞的【忘盡心中情】,現已成為經典金曲,其中有幾句是:「順意趨,寸心自如,任腳走,尺軀隨遇。」筆者在澳門讀書時,林佐瀚先生是大學圖書館的館長,有一次我們一同吃飯時,林先生指出這幾句歌詞其實是出自他的作品,一九八零年林先生與太太遊覽中國大陸,暮過衡陽時遠眺迴雁峰,於是寫出了以下幾句:「蓬飛萍聚人間慣,喜樂隨緣夢一場,霽月風光橫筆笑,青山無處不家鄉。」相對之下,「青山無處不家鄉」比起「順意趨,寸心自如,任腳走,尺軀隨遇」,的確是更加濃縮,我正要讚歎林先生的時候,林先生謙遜地揭出底牌,其實他的話是借自一代文學大師饒宗頤的詞:「故鄉隨腳是,足到便為家。」他坦然承認饒宗頤詞比自己的更加精煉。可是,大多數人只知道黃霑的詞,而不知道林佐瀚、饒宗頤的詞。

其實,以上並不是孤立、個別的例子,許多大思想家的觀念在發表之前都已經有前人說過,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吉特(Stephen J. Gould)的「間斷平衡」說、孔恩的典範轉移而導致科學革命 。天才,並不一定是原創者,但第二個改良者亦未必會震驚天下,一個概念往往到了第三、四手才會發揚光大。行文至此,筆者開始蠢蠢欲動,我正在檢視中英文名言大辭典,準備改寫前人的說話,以圖揚名立萬,請各位拭目以待。

2008.7.27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