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殉道精神

導致暴力傾向嗎?

余創豪


許多無神論的作者經常引用【舊約聖經】記錄的戰爭和上帝嚴厲的懲罰,以支持基督教有暴力傳統的說法,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認同這個觀點,但他聲稱新約教會也助長了我們的暴力傾向。這聽起來不是很奇怪嗎?耶穌不是說過「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嗎?耶穌不是鼓吹「愛你的仇敵嗎」?這些和平的教義又怎麼會引發暴力呢?

在他的新書【我們本性中更好的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裡面,平克指出,今天我們生活在歷史上最和平的時代,在昔日社會,戰爭、奴役、溺嬰、虐待兒童、暗殺、滅族屠殺……等被認為是正常的,但今天這些暴力已經大幅度地減少,平克認為這進步可以歸功於啟蒙思想和其他文明因素。在過去,教會以拯救我們的靈魂為理由去使用暴力,如 異端裁判所。此外,十七世紀的宗教戰爭毀滅了歐洲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在他看來,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救贖人類這信念,令痛苦和殘酷的死亡變成高尚的獻祭,這激發他的許多追隨者成為殉道士,後來的天主教會也美化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和死亡。

無獨有偶,普林斯頓大學宗教學者帕格爾斯(Elaine Pagels)亦說,早期教會的所謂「教父」都榮耀殉道,大約公元一百零八年敘利亞的伊格內修(Ignatius)寫道:「在野獸的牙齒下被咬碎,就會成為上帝的小麥。」意思是:由於殉難的緣故,烈士會成為聖體麵包的一部分。哲學家游斯汀(Justin)寫道,蘇格拉底說哲學的目的是準備我們勇敢地迎接死亡,游斯汀看到基督徒面臨酷刑時的無畏態度,於是他也選擇成為殉道士。帕格爾斯說,其實在早期教會中,不是每個人都贊同殉難 ,至少【猶大福音】的作者挑戰當時的主流觀點。

我當然不能與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和普林斯頓大學宗教學者較量,我承認自己沒有這課題的專業知識,因此我的回答只是以常識為基礎。對我來說,平克的論點是令人費解的,如果基督徒受到侵害之後反擊,像十字軍試圖收復被穆斯林搶奪的土地,那麼基督徒被認為是宣揚暴力。如果基督徒不還手,只是讓壓迫者將他們投入監獄或餵獅子,那麼基督徒也被認為間接地促進暴力。有一個英文詞組充分描述了這個永遠都不會贏的局面:damn you do, damn you don't我們也可以用一中文組來形容現像:「鹹魚擺地攤,橫又死,掂又死。

平克能否告訴我是否有第三種可能性呢?

今天,哈馬斯和一些伊斯蘭團體招募自殺炸彈客,那些「烈士」主動地期待死亡。但據我所知,早期教父不積極鼓勵殉難,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早期的教會領袖這樣告訴追隨者:「走到羅馬官員或羅馬士兵面前,告訴他你是基督徒,讓他逮捕並處決你,你去世後,將有七十二個黑眼睛的處女在天堂侍候你,殉道為你換來永遠的福樂。」相反,許多基督徒殉道者都是被動的,例如生活在第三個世紀的阿加莎(Agatha)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上帝。當羅馬帝皇帝宣布壓制基督徒時,一名裁判官試圖利用這個機會對阿加莎性進行勒索,阿加莎拒絕裁判官的要求後,她被監禁,拷打,最後被殺。

我們怎麼能責怪手無寸鐵的受害者頌揚暴力呢?

2011.12.2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