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和其他神話雷同之處

余創豪


無神論者批判基督教最普遍的論證之一,是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或神話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宗教是一種人文現象,是人創造了神,猶太教、基督教的資料來源無非是以前或當代的神話,而不是神向人啟示。舉例說,聖經視「說話」為一種力量,在《舊約•創世紀》的第一章中,神在七次創造之後,緊隨著的是命名或祝福,《舊約聖經》又寫道:「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不過,在古巴比倫的創造神話《以魯瑪•以利斯》(Enuma Elish)中,命名也等同於創造。

此外,《創世紀》述說神創造人,這含有陶匠以泥土塑造的意思。在《新約聖經•羅馬書》中,當保羅闡釋神的主權時,他也用了陶匠的比喻。有趣的是,古埃及神話也提及神祗以陶匠的轉輪模造人。

在二零零五年,布賴恩弗萊明 (Brian Flemming)執導的紀錄片《上帝不在這裡》,亦是以基督教和其他神話雷同之處來否定基督教 。該紀錄片訪問了不少專家,如歷史學家李察開利(Richard Carrier)、人類學家兼民俗學家亞倫登地斯 (Alan Dundes),該片也訪問了一些基督教的平信徒,問他們有沒有聽聞過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受訪者答未聽過,弗萊明藉此顯示基督徒的無知。傳說酒神狄俄尼索斯為童貞女所生,他也曾變水為酒,弗萊明認為希臘酒神是耶穌基督的神話原型。


《新約聖經•約翰福音》的開首提出了「道成肉身」這概念,神學家米高韋廉斯(Mchael Williams)解釋「道成肉身」就是道在歷史中。其實,基督教是一個歷史性的宗教,神並非向人曉諭抽象的哲學理論,而是通過具體的歷史文化脈絡,由此而觀之,新舊約聖經作者借用了當代其他文化普遍接受的觀念和術語,以爭取讀者的共鳴,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令筆者納悶的是,為什麼那些批評者卻沒有以同樣的準則去否定伊斯蘭教和佛教呢?眾所周知,伊斯蘭教參考了猶太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認為耶穌是真主安拉所差派的先知之一,但若單單說「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有重疊的地方,所以不值一哂」,我恐怕許多學者都會嫌這結論未免過於粗疏。

佛教比婆羅門教晚出,故此佛教充滿著婆羅門教的影響,婆羅門教主張:「梵天」是宇宙現象的終極真相,人的生命為「我」, 梵我本來合一,但人與梵疏離 ,結果在輪迴中受苦,而輪迴源於業力,業是人行為的積累,出於人無限的欲望與沒有智慧。這似曾相識嗎?佛教的「六道輪迴」、「作業」、「無明」……等觀念,正是脫胎自婆羅門教,但我們能否據此而說:「佛陀不在這裡」呢?

在宇宙有沒有設計者和有沒有超自然現象的辯論中,無神論者通常使用的反駁是:「如有奇特,實屬巧合。」宇宙看似奇妙,但若有無數個宇宙經過億萬年的試驗,總會有一個出現地球與人類;若一個先知或通靈人說許多預言,總會有幾個應驗。我們不單要數算應驗了的預言,也應當數算沒有應驗的。

以上最後兩句說得十分好!無神論者舉出了基督教和巴比倫、埃及、希臘神話相似之處,但請問它們之間又有幾多不相似的地方呢?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產生過無數的宗教和神話,「如有奇特,實屬巧合」的邏輯,也可以是「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最後,我想作兩個思想實驗。印度教有三個主要的神明 :梵天、毘濕奴、濕婆神,三大主神各司其職 。湊巧的是,基督教的神是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如果印度教曾在古羅馬傳播,無神論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會否認為三位一體抄襲了梵天教義呢?

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無獨有偶。儒家亦鼓吹「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假如佛教在儒家之前於中國生根,又會不會有人以為儒家繼承了佛家呢?

本文純粹為余創豪所撰寫, 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2012.7.1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