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基礎一定是

唯物論自然主義嗎?

余創豪


新無神論運動的科學家總是把科學描繪為建基於唯物論和自然主義,在他們眼中,物質就是終極的,他們不承認超自然及任何超越物質的東西存在。如果有人不以為然,那麼他的心靈便會被迷信污染,他會變成 非理性,甚至反科學。然而,科學歷史卻向我們揭示了另一幅圖畫。這篇短文不僅是反駁新無神論者,而且它還有另一個目的,但現在我先賣一個關子。

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被譽為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他於一九三三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有趣的是,薛丁格投入了大量精力去研究東方神秘主義,在其未發表的筆記中,薛丁格深入探討印度教信仰,他曾在柏林發表婆羅門主義的演講,演講內容是關於人類意識的共通性,薛丁格說,若以為科學比婆羅門教更清晰地知道超然物外之世界,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國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喬丹(Pascual Jordan)也在量子力學的領域中貢獻良多,他寫了一本書,內容是關於量子物理、弗洛伊德心理學、靈異心理學(parapsychology)之關係。一九五五年他出版了一本英文簡錄,以量子理論解釋心靈感應或者預知未來等超自然現象。

於一九四五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包立(Wolfgang Pauli)亦是量子物理學的開拓者之一,自二十世紀三零年代初,包立開始與精神分析學家榮格(Carl Jung)緊密合作,幾十年來,他們試圖探測量子物理學和「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之間的隱藏關係。而且,包立詳細地記錄了他的四百多個夢,包立和榮格相信夢境中的象徵符號具有更深的精神層次,他們企圖揉合理性與神秘經驗。

上面的例子是老一輩的物理學家,但這並不意味著整合科學與超自然只發生在上兩代,在二十世紀七零年代,一群加州柏克萊的物理學家創立了一個名為Fundamental Fysiks Group的團體,他們亦大膽地以東方神秘主義和心靈感應的角度去研究量子力學。

如果超自然的信念會使人變成非理性、反科學,那為什麼薛丁格和包立會贏得諾貝爾獎呢?以上的科學家又如何能對科學作出重大貢獻呢?唯物論者和無神論者可能認為,若果這些人放棄迷信,他們的科學成就會更加鉅大。但也有學者斷言,事實上,超自然的信念擴充了科學家的視野,使他們考慮不同的可能性,並最終幫助他們在科學上得到突破。

現在讓我筆鋒一轉,很久以前一位基督教領袖強烈地反對心理學,她發現一些人文心理學家接受類似新紀元的神秘主義,因此她宣稱,採用心理學就等同邀請「邪魔登講台」。可是,如果我們按照她的邏輯推理,我們是否也應該放棄量子力學,甚至所有物理學呢?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當然不接受東方神秘主義和其他新紀元思想,不過,我不但不會對薛丁格、包立,和其他相信神秘主義的物理學家抱著敵意,相反,我從他們的言行中見到積極的一面,至少他們向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相信科學相信超自然是可以兼容不悖的。

2011.7.9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