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owser is opening the file. Please be patient.
   

最近我南下至佛羅理達州,佛羅理達州靠海,沿岸全是白沙碧波、風帆飄舞、海鷗翱翔,令遼闊的天與海不再寂寞。

但寂寞者總有人在,我慢慢地在海邊踱步,幻想自己背上長了一扇帆或是一對翅膀,我默默地看著後浪推去前浪,想著今天推去昨天……

忽然,我聽到有人吟起我熟悉的“聖經雅歌”:“我的良人白而且紅,超乎萬人之上,他的頭像至精金子,黑髮厚密纍垂,眼如溪旁的鴿子眼,用奶洗淨,安得合適……”吟詩者是一個中年美國人,雖然他體態略胖,但仍有過人的英氣,初看時他雙眼有如鷹目,但一時又顯露出鴿子般的溫柔與和平。

在香港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在街頭吟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人家可能以為他有神經病,但是這一刻我不但沒有要退避的念頭,相反我覺得這個人很可愛。也許在這良辰美景中,他回憶起過去在這裡的甜蜜,也許海風正在吹回往日的溫罄,海浪正在拍著舊時的情歌。

我笑望著他,不禁也吟起詩來:“少年為何?是沖天的烈燄;少女為何?是待溶解之冰雪,是待填補的慾望。玫瑰盛開,轉瞬凋謝;少年如斯,少女亦然……”

那中年人對我說:“那是不是莎士比亞的東西?你愛詩嗎?我叫布魯士威爾,來自地頓城。”

我答:“亞力士余,從無處來,從無處去。”

布魯士攤一攤手,表示不明白,於是我向他解釋,自己剛剛辭去了工作、現在正躊躇是否要上研究院等種種困擾。我很奇怪自己為什麼會對一個陌生人吐露那麼多私隱,也許是因為我和他在這時談過之後,一生中便再沒有見面的機會,無論他作何感想,對於我也沒有相干,至少我不需要擔心他在我朋友圈子中說是非,這種陌生感反而給我帶來了安全感。正如布萊希特式的戲劇所說:“因為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不能信任。”

我說:“我已年近三十,但是還未找到意中人,原因之一是自己最近五年來飄泊無定、生不了根。”

布魯士說:“年輕人,不要說什麼流浪飄泊,有那一個美國人會終生住在同一個地方?美國有五十州,有那一個人不曾遷居、轉學、轉職?有那一個人不與自己的父母、親朋離別?”

我說:“對!這裡天地很大,自由很多,要得到一樣東西,就要離開另外一樣東西,中國有位名叫邊雲波的人,寫了這幾句詩:“是自己雙手,甘願放棄世上的享受,是自己雙腳,甘願走上這十字架的苦路。”沒有人要我離鄉別井,是我自己選擇的,但是,今後應該怎樣去抉擇呢?我……”

我支吾了一陣,再沒有說下去,布魯士似乎看透我的心,他說:“年輕人,學業、事業和感情未必有衝突,我在十九歲時,亦即是在大學一年級時結婚,我半工讀,太太全職工作,直至我畢業為止。我剛畢業時還是打工仔,三年後便開始自己的生意,現在業務總算不錯……”

布魯士可算是一個說匣子,開了後便合不來,但他的故事也很動聽。

“我太太愛讀詩、作詩、也愛音樂,她訓練我們的女兒成為歌唱與彈琴的能手。年輕人,在這國家,大學生結婚十分普遍,根據一間大學之調查,已婚學生的成績比單身學生的高。”

我點一點頭,但隨即搖頭說:“要找到支持你學業與事業的賢內助,談何容易?”

這時日暮西沈,海鷗卻仍在盤旋,仿佛牠們的自由,也帶來了惘然和失落。漁人漸漸引退,有人滿載而歸,有人空空而去。

 

還有兩天我便要返回明尼蘇達州,所以我儘量瀏覽風光明媚的佛羅理達州。昨天我偶然結識了布魯士先生,他邀請我到他家中吃晚飯,我恭敬不如從命。

開門迎客的,是一張黑頭髮黑眼珠的臉,我大為愕然,竟忘了應對,她說:“我叫莫莉莉,我丈夫正在等待你,入來吧!”

我入門後才仔細地打量莫莉莉,她雖是中年人,但眼波與笑容仍像初春的花兒。布魯士說:“我太太是中國人,我故意給你一個意外驚喜。”

這時,一位少女徐徐地走近我來,她眼圓鉤鼻,卻是瓜子臉櫻桃嘴,不施脂粉,面頰卻透上天然的艷紅,東方美、西方美、古典美、現代美,全集於一身,她以中國話對我說:“我叫Brucene,中文名字是布雪仙,幸會。”

在大廳中掛著一首用英文寫的詩歌,是布魯士昨日在海邊吟頌的“雅歌”,大廳還有十字架和其它宗教飾物。

晚餐的飯菜是真正的中國菜,晚飯後,我們談天說地,莫莉莉和布雪仙懂許多中英文歌曲和詩詞,我們又吟又唱,好不快樂。但是我一直大惑不解,我認識很多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雖然父母都是華裔,但是他們都已經十分西化,布雪仙只是半個中國人,可是她比起很多純正中國人還似中國人,我不禁佩服莫莉莉對文化傳承的努力。

 

今天是我最後一天留在地頓城了,我與布雪仙一起遊玩,布雪仙帶我走遍了半個地頓城。傍晚,我們累極,只在碼頭散步,微風下,我輕吟著:“滿山翠意送暇思,鋒芒霜像帶黯時,漫舞青山歌狂志,五蘊散聚等閒事。”

她沉聲說:“佛家五蘊:受、想、行、識、色,緣至即合,緣盡即散,無憂無悔……但,可真是無憂無悔嗎?”他用手輕輕地按我的肩膊,接下說:“全大學只有三十幾個中國人,但是沒有一個像你那樣,可以跟我談文說詩,可以令我感受到與母體文化的聯繫……”

我輕微地震動了一下,但布雪仙沒有察覺到。有幾多在美國的中國人,會說“與母體文化的聯繫”這種話?美國文化不也是她的母體文化嗎?我起初以為她跟母親學習中國文化,只是為了興趣、玩玩而已,這未免有點太認真吧!這個家庭好像是一個謎,我猜想她的媽媽一定是有很特別的身世,莫莉莉,到底妳是何方神聖?。

我想去追問她母親的歷史,但是布雪仙卻先開口:“你有沒有想過在美國留下來?”

我答:“美國對我來說實在太大了!在香港和澳門,當我結識了新朋友之後,我們還可以在見面,但這幾年來,我每到一個州,跟新相識只有幾面之緣,從此便天各一方。”

遠處燈光零星,仿如故鄉的漁燈,一樣的明月,照著幾年前遠地的故人,照著今天身邊的新友,照進我的心坎。

布雪仙望著美麗而飄緲的明月,說:“你四處走,到底在找尋什麼?好像是“拋棄家中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

月光與陰影,令她的輪廓更加淒美,令本來已神祕的她更加神祕。

我說:“我想安定下來,但每次結果總是走去我意想不到的地方。我在香港上不了大學,只有跑去澳門,本來打算在澳門東亞大學讀完學位,但在那裡我找不到適合的主修,結果來到美國明尼蘇達州,畢業後我南下到田納西州工作,但想不到經理突然離職,於是我也辭了工,到南部各州找學校和工作,我不知道下一站是哪裡……”

她說:“我的祖父跟你一樣,都好像身不由己。”

我再次震動了一下。

她接下去:“我的祖父是到過中國的宣教師,他預備了幾乎十年,終於到達中國傳道,但是不久之後,中日戰爭爆發,他辛苦建立的教堂被摧毀了,祖父並沒有離開,他跟著教友和其他難民一起逃亡,自己身無長物,可是他仍然悉力照顧其他人。好艱難才捱過第二次大戰,祖父再重建教堂,但是隨即國共內戰爆發,祖父卻堅持留下來,共產黨勝利之後,美國宣教師已經沒有選擇,中國政府要求他馬上離去。祖父回到美國之後,仍然沒有把中文丟疏,他依然作種種準備,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中國傳道……”

我沒有問她的祖父後來怎麼樣,也許我已經知道這故事的結局;她也沒有追問我會不會留在佛羅理達州申請工作和學校,也許她亦知道我的答案。

 

(原載於澳門日報1989.9.9-10 改寫於1997.12.18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