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owser is opening the file. Please be patient.

 

l          余創豪

 

我認識露莎,是在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裡。有一年我重考中學會考,試場是在銅鑼灣,那一處除了一般試場之外,還附有特殊試場。未開考之前,我在走廊間徘徊,一個瘦小的身影,如木偶般坐在走廊的一角,本來那身影是不會受我注意的,雖然她有一種纖弱美。

然而我卻注意了她,因為在她那張娟好的面龐上,有兩顆灰白的眼珠--她是失明人!我難以形容那一種灰白,那是一種空洞的灰白,在上面看不到世界上任何東西的倒影。

她正在溫習,但看來摸凸字是很吃力的,我忍不住上前,為她將課本讀出。當讀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時,她表示很嚮往這新般景色,她說得有點興奮,但我卻抑制住自己,不說出自己的想法:“既然看不到,為什麼還要嚮往?這是一種無法遂願的嚮往……”大概她聽出了我的嘆息聲,走廊又再靜寂下來。

考試之後,我們便分開走,但幾個月後,我又在銅鑼灣與她重遇,我們很高興地交換了姓名、電話和地址,由那時起,我知道她的名字叫露莎。

過了一段時間,她主動約我去騎腳踏車,當我清楚到她連平衡也未懂時,我勸她改作其它活動,但她查知我有自己的單車後,便要求我將單車由灣仔駛去薄扶林道心光盲人院!我有點為難,但當時我有一種衝動--無論如何,不要令她失望!於是那一天,我喘著氣,時推車時踏車,終於到達了心光。

她又要求我為她拍照,她一連換了五、六套衣服,人很年青,但每一套衣服,都比她大上五至十歲,全部都是十分高貴的晚禮服或長裙。每一個甫士,她都帶著一種沉思的笑容,她似乎在想像,自己的相片會有多艷、多美(可是,我終歸令她失望,後來全部菲林都曝光不足)

拍攝完照片後我陪她購物,我要為她形容貨品的顏色、形狀,那時我才知道自己的表達力是那麼有限,逛了半天,最後她買了一套衣服、一小束人工花。回到心光之後,她馬上為人工花灑水,然後問我花瓣有沒有打開,傻瓜的我,竟然坦白說:“沒有。”

她很坦白地告訴我自己的經歷:她本來住在內地,小時候眼睛發炎,舉家遷港為她找尋治療的途經,可是始終都沒有成功,後來她便進了心光盲人院。

心光有自己的小學和中學,不過因為她成績優異,在中三那一年她轉去了一間著名的女子中學,與正常人一起上學。同年她信了耶穌,這時她得到別人捐贈眼角膜,接受了移植手術,於是視覺恢復了!她十分感謝神,便成為一個十分虔誠的基督徒。

這是新生的開始嗎?不!

移植的視角膜,發生排---用!

當她的目力漸漸消褪時,她懇切地向神祈求:

“神啊!求你讓我看得見。你在當日不是叫瞎眼的看見,叫瘸腿的能走動,叫死人復活,叫被擄的得釋放嗎?你不是曾在耶利哥城外面叫兩個盲人開眼嗎?你不是令那坐在水池旁邊、癱瘓了四十年的跛子,抬起自己的蓆子行走嗎?你不是叫死去三天的拉撒路,從墳墓中跳出來嗎?”

可是,情況一天比一片惡化。

“你不是說過,白天的太陽不能灼我,晚上的月亮也不會害我麼?你不是說過,你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磐石、是我的高台麼?”

最後,仍然看不見。

“你不是說過,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麼?你不是說過,有信心的,可以把大山都挪開麼?”

再接受另一次手術。

又發生排斥作用!

“你為什麼緘默?保羅曾令從三樓跌下來死去的少年復活,彼得醫治好美門的跛子,以利沙的屍體,也能夠令死人復活,你若不動手,請派遣他們來吧!為什麼在我週圍,竟然沒有一個、半個以利沙、保羅或者彼得?我不要巴拿巴(勸慰的人),我不要慰問咭、書簽、鮮花!這些對我有什麼用?”

可怕的排斥作用!她再度陷入黑暗之中,這是更加幽深的黑暗。

“可惜我信了基督教,不然我便會出家。”

“在生死之間,我情願選擇後者。”

“現在,我只愛物質消費。”

她敘述自己的經歷,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語氣十分平淡,好像只是複敘一本小說,沒有眼淚,沒有感歎,只有一種似笑非笑的表情,目光仍舊是那麼灰白,然而,她好像望著遠方。

我決心為她做一點事情,諺語說:“勸君莫用刻頑石。”我不想具體地提自己做過什麼,我嘗試說服她改變對生命的態度,可是她卻完全不能接受!她只是罵我,而且罵得很兇,每次都是過了幾天之後,她又再和顏悅色,但之後又聲色俱厲地罵我。這樣連續幾次後,我們便沒有聯絡。

一年後,我間接地知道她失了蹤,沒有人查到她的下落。她留下了一些信函轉交朋友,其中一封是給我的,信是用英文打字機寫的,譯文如下:

“亞力士:

不要追查我去了哪裡,反正哪裡都是一樣,瑞士的湖光山色、戈壁的黃沙蕩蕩,對我來說,都是一片黑暗。

請原諒我,我以前無心傷害你,我只是有一種十分矛盾的心理,我很想過一般人的生活、做一般人的事情,但我總是感到有點害怕。

我知道我的思想十分消極、偏激,而且自以為是。我想改變,卻害怕、甚至憎恨那些想改變我的人。

我想追索人生的意義,卻無法接受教條式、童話式的答案。還記得那次我們一起參加的夏令會嗎?我反駁每一個嘗試跟我談論人生意義的營友。那位與我討論梁燕城“苦罪懸謎”的亞基,現在已經去了政治大學讀哲學吧?告訴他:人生的意義、痛苦的根源,不是從書籍上找得到的,也不是哲學系的教授可以講解的。

我記得尼采曾經說過:同情、憐憫、忍讓、愛心、美德,都是弱者創造的名詞,這只是一個超人的世界。還記得那次夏令會,亞芳要為我打電話的事嗎?我堅持要自己撥電話號碼,我縱使不能成為超人,也不甘願做弱者,這種心理,其實為我增加了不少重擔與煎熬。

說實在的,我討厭同情和憐憫,那次我參加了公開徵文比賽,本來我的文章不入三甲,但評判因我失明的關係,給了我一個特別獎,我那時沒有對傳播媒介發表過什麼,我根本什麼也不想說,可是我的老師替我向報界講了話,說什麼奮鬥自強等等廢話。

多謝你過去對我的幫忙。你這個人有點笨,小心,這會很容易吃虧的。還有,注意你的英文發音,我的聽覺比常人靈敏。

好朋友,再見。

露莎”

我將信讀了一遍之後,身軀有如墮入冰谷之中,我劇烈地顫抖,跟著哭起來,我跑入房、關上門,跟著躺在地上,我不願再面對任何東西,只願躺下去,躲過所有的事情!後來,我把信重讀了好幾遍,企圖找出一點線索,去猜測她去了哪裡,但我全無頭緒。

此後,每逢翻開報紙時,我都會有點恐懼。我有強烈的第六感:露莎仍在世界上,這個故事不會就此結束,就用四個字去作為這故事的結尾:未完待續!

                                (原載於“匯流”1986)

 

 

 

給露莎的信

l        余創豪

露莎:

我來到美國之後,不少朋友在兩三封信後便斷了聯絡,只有你仍是恆定地寄給我禮物、賀卡和你寶貴的良言。

在這十年中,你我的變化是多麼大,十年前你怨天尤人,你一口咬定在生死之間你會選擇後者,但是現在你卻珍惜每一刻生命的片斷;你曾經認為到處都是一片漆黑,但是現在你遊歷過的地方,要比我多上十倍。

我知道你不喜歡哲學,但是我忍不住三句不離本行,就談談你曾經引用的尼采吧!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指出:“無論生命的表象怎樣轉變,生命的喜悅與力量是不可毀滅的。”你是尼采哲學最好的註釋者。

所謂“何必深山求靈藥?此地已經有神仙。”這個學期我讀了不少哲學書籍,但細讀你的來信,不禁覺得要比讀康德、尼采或者柏拉圖的東西獲益更多,你是我生命中更加真實的康德、更加接近的柏拉圖。我質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在千里異邦中追求學位,去聽死人冷冰冰的說話,而捨棄肝膽之友活生生、熱灼灼的肺腑之言?

但想深一層,自己來美國也不光是讀書,我可以自豪地說:“我跟你一樣受盡磨煉!”不少美國人出門一條街也要駕駛汽車,我可以為了上工在風雪中騎單車三小時,當年由灣仔去心光的那一程,現在已經不算什麼;很多美國學生無舞會不歡,我可以整年不上電影院。

冰心曾說:“生命有如滾針氈,要邊捱邊嚐。”有朝我們再相聚之時,我們可以互展傷痕,也可以互相醫治。

分離的意義,也許是為了以後重聚的驚喜。

還有,現在我的攝影水準已經大大提高,那時我一定能夠為你拍攝一輯精彩的照片。我為自己的相機取了一個別號,那就是妳的名字:露莎。

祝心光常照!

 

余創豪 美國聖保羅市

1990.3.25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