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余創豪


幾個月前看電影「黃士地」,其中一幕使我印象深刻,女主角不滿盲婚,毅然要 逃離本村去參加八路軍,她逃走時已是夜晚,她的弟弟勸她天亮時才划船走,或 者從陸路走,不然划夜船會有危儉。但她仍然堅持要馬上從水路走,她一臉無奈 地說:「我等苦了!」結果,她淹死了。

她是本村人,年紀又不小,應該比她弟弟更清楚划夜船的危險,那麼她為甚麼還 要冒險呢?

只因為:「我等苦了!」

女主角是受苦者,是情緒的典型,她的弟弟是理智的呼聲,八路軍是理想的化身, 而大海則是無情的困難、危險。

人在痛苦、急難中,作出了在我心們眼中是不應該下的抉擇時,我們可否想到, 那人是等苦了?

荒謬劇「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象徵人類所期待的理想是那麼虛渺,在 劇中兩名主角在荒漠中等候果陀先生,果陀的英文是Godot,有人說那是隱指 God,亦即是理想的化身,然而他們只是一味枯等,直至劇終果陀還是沒有出現。 我想:如果有一個人突然出現在荒漠,自稱是果陀先生,或者有人指示那兩人果 陀在何處,那麼他們會怎樣反應呢?我猜那二人一定不會理智地去分辨真偽,而 是認為,終於等到果陀了!

在三、四十年代的意大利人、德國人,在十年「文革」中那千千萬萬的紅小將, 在南美集體自殺的人民神殿教徒(People's Temple),他們都以為等到了果陀。

也許,人已等苦了!

我告訴自己,聽一聽弟弟的聲音,看一看大海的凶湧澎拜吧!

(原載於澳門日報 一九八六)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