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如果有考生在申請大學面試時,說自己求學的目的是「學怎樣做 人」,那麼教授一定會以為他是在胡鬧。」我認為:那絕不算是胡鬧,相反那才 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現代學生的教育取向,是要在學校中拿取一點東西,下焉者,是要「擁有」一個 學位,上焉者,是要「擁有」學識。

存在主義哲學提醒了我們:人最大的問題,是存在的問題。換句話說:我首要去 關心的,不是「我有甚麼」,而是「我是甚麼」。

一個傳理系畢業生,可以熟悉了各種傳播理論和儀器,卻未必能有新聞工作者應 有的查根問底之決心和批判態度;一個美術系畢業生,可以畫出維肖維妙的作 品,卻未必知道怎樣去諦造一個美麗和諧的人生;一個電腦系的畢業生,也許有 能力寫出繁複的程式,卻不一定能夠一絲不苟地和邏輯地去面對其它生活上 的問題。

我十分欣賞美國研究院所那種靈活的制度,一個學生不一定要有某一學系的背 景,才可以去報讀那學系,英文系學士,可以跑去唸建築系碩士,戲劇系學士, 可以去讀人類學系碩士……這制度並不重視你先前「有」甚麼基礎知識,而是注 目於你「是」一個思維良好的人,只要思考研究力高,即使從零開始也沒有關係。 筆者自己先後鑽研過七門科目,每一次都是「半途出家」,但自問表現卻不比有 「科班出身」者遜色。

據一份調查指出:有八成大學畢業生找到的工作,都是與自己的主修無關的。化 學系學士做傳理工作、數學系學士當市場顧問……,諸如此類,實在屢見不鮮。 即使工作與主修科目一樣,但讀書的東西,又有多少可以被應用在工作上?所以 我認為:通過大學來「擁有」知識,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倒不如趁求學時期去學 怎樣做人。

我感到自豪的,不全是自己的學歷,而是我知道自己通過求學,現在已是一個「新 人」。

(原載於澳門日報1991.11.20)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