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1日,越南戰爭期間之「春節攻勢」將屆滿41週年。歷史學家一致認為,春節攻勢是越戰的轉折點。越戰可以被看作是整個冷戰的一場戰鬥(a
battle in a war),雖然最終共產主義陣營輸掉冷戰,但毫無疑問,自春節攻勢之後,美國的形象遭到嚴重破壞。最近以色列展開「鑄鉛行動」、襲擊加沙地帶,再次成為國際舞台的「惡棍」,筆者發覺兩場戰爭竟然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南北越本來達成協議,在新年期間休戰三日,可是,在1968年1月31日越南春節,八萬北越大軍配合越共游擊隊,對南越三十六省一百多城鎮發動攻勢,駐越美軍倉皇應戰,最後共有2500多名美軍喪生,北越部隊陣亡人數約為三萬至四萬餘。以軍事而言,北越可說是慘敗,北越預期他們的襲擊將引發南方大規模起義,但這並沒有發生,相反,北方部隊遭受嚴重傷亡。但在公共關係和心理戰方面,美軍卻輸了一大截,美國和世界媒體大量報導美方的負面消息,春節攻勢的慘烈狀況震驚了美國民眾,美國朝野都因此而失去戰鬥意志,從此國內外反戰情緒日益高漲,美軍在1973年全面撤退,1975年西貢陷落。
在春節攻勢頭幾天的戰鬥中,北越拘留約428南越人在富甘教堂,並非所有俘虜都是南越士兵,其中一些人只不過介於適合加入軍隊的年齡,其中一些看起來身體健康,似乎是士兵,結果他們都人間蒸發了,後來在附近一個萬人坑中發現了2810具屍體。一位戰爭生還者對筆者說:北越軍隊在小城市中屠殺毫無抵抗能力的神父、修女,她父親的一位朋友更慘遭活埋。
西方媒體並沒有高調報告北越犯下的這類暴行,反之,春節攻勢後一個月,200名平民被美軍打死,這消息卻暴露於整個世界,其實北越的殘忍行徑遠遠超過南越和美國軍隊。春節攻勢之後九年,一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承認當時的新聞報導是遠離現實。一名歐洲的戰略分析師說,把越戰失敗完全歸咎於美軍不擅長在叢林中打游擊戰,無非是一個神話,事實上美軍經驗豐富,二戰期間美軍與日軍曾打過許多叢林戰。他指出:在越戰中美國並不只是跟北越作戰,而且還要應付全世界的輿論批評。
以色列能否消滅哈馬斯尚是未知之數,其軍事行動卻已造成全球輿論譁然,約旦在以色列境內設有大使館,但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已召回大使表示抗議,上次以軍入侵黎巴嫩造成真主黨「人氣急升」,今次哈瑪斯似乎也獲得了更多同情與支持。就好像春節攻勢一樣,在軍事上以色列取得優勢,但在宣傳戰上卻非常失敗,這不是因為以色列無視媒體之功能。事實上,在戰爭之始,以色列已在YouTube上發布電影,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如果艾菲爾鐵塔受到哈馬斯的火箭攻擊,世界會做什麼?以色列官員也出現在阿拉伯媒體中捍衛自己的立場,但這並沒有改變世界對以色列的看法。
哈馬斯和其他伊斯蘭激進派蓄意發動針對平民的襲擊,以色列攻擊加沙地帶初期,哈馬斯禁止傷員送往埃及接受醫療,從而增加了平民傷亡,而許多伊斯蘭政權犯下比以色列更為嚴重的暴行,當然,這並不能令以軍殺死平民變得對,但追問為什麼傳媒作出不對稱報告和反戰活動分子為什麼抱著雙重標準只是徒勞無益。
反以色列情緒幾乎是普世性的,上述的春節攻勢發生在1968年,有趣的是,另外兩宗也是發生在1968年的歷史事件,亦成為東西方兩陣營反以色列之口實。1968年5月法國爆發了一連串學生抗議和工人罷工,最終導致戴高樂政府崩潰,戴高樂政府懷疑這大規模罷工是猶太人的陰謀。1968年1月5日到8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出現了政治自由化的「布拉格之春」,事件起因是改革派亞歷山大杜布切克上台後推行遠離莫斯科路線的政策,當時蘇聯和華沙條約國入侵捷克、停止改革,蘇聯認為東歐風暴也是猶太人陰謀計劃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最近自稱是中共元老任弼時的孫子任弘在英國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他聲稱真正兇手可能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特工!
1968年的歷史帶來什麼教訓呢?跟世界媒體和根深蒂固的反美、反猶浪潮對著幹,是一個不智之舉。在評論越南戰爭中,羅尼福特說:「對北越人來說,要打敗一支強大的軍隊和贏得決定性的勝利,不是通過軍事行動,而是通過外交政策和發展去決定最後結果。」這一戰略並不是北越的專利,無奈以色列和美國布什政府都迷信軍事手段。1948年、1967年和1973年的以阿戰爭關係生死存亡,但今天哈馬斯並沒有威脅到以色列的生存,犧牲近千名平民和冒天下之大不韙又是否值得呢?羅尼福特的話可以反過來說:「要令一支比自己弱、但善於利用弱者形像的民兵不再構成威脅,不是通過軍事行動,而是通過外交政策和發展去決定最後結果。」
20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