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二(十一月二日)是美國中期選舉日,許多政治評論家用「憤怒」來形容目前的選舉氣氛,【經濟學人】雜誌這一期的封面故事就是「憤怒的美國人」。不用說,美國人為經濟呆滯、失業率高企而感到憤怒,難怪民調顯示:民主黨的支持下滑,形勢對共和黨有利。最近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舉行了一個關於茶黨興起與美國政治的研討會,著名作家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er)是大會講員之一,他宣稱,目前美國選民的憤怒是真實的。
著名政治學家艾倫沃爾夫(Alan Wolfe)也是其中一位講者,他這樣回應詹姆斯:「當我年輕的時候,我也很憤怒,我抗議越南戰爭,反對約翰遜總統。不過,自己漸老時,我便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生氣呢?這個國家尊重
人權,有著悠久的自由民主傳統,我不是生活在希特勒的德國或斯大林的蘇聯,美國的情況並不是那麼糟。」沃爾夫最近的新書名為【自由主義的未來】,顧名思義,他認為儘管民主國家有許多問題,但自由主義仍然是有前途的。
從理論上說,也許沃爾夫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說法,但這講法不會平息選民的憤怒。難道奧巴馬政府可以向美國民眾說:「你們已經算是幸運的,你們不是處於納粹統治下的德國、軍國主義下的日本、紅色高棉下的柬埔寨。目前美國的失業率為9.2%,但西班牙的比率為20.5%,我們的處境好得多哩!」
著名的保守派作家杜澤(Dinesh D'Souza)從印度移民到美國,他在【為什麼美國如此偉大?】一書中提出一個類似沃爾夫的說法:美國本地工人可能會認為每小時五美元的工資是一種剝奪,但是,一些移民在原本的國家中一天只能賺取五美元,他們會排隊申請每小時賺五美元的「優差」。杜澤對了一半,移民比較自己的現狀和過去的淒酸經歷之後,最初他們會對美國表示感激,但大多數人都不會滿足於每小時賺取五美元,他們看到有些人的時薪高達五十,
甚至五小百美元,便會問為什麼有這麼不公平的差距。
更具體地說,大部份美藉華人的發展相當不錯,許多華人在故鄉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和發展自己的潛能,但他們在美國得到了第二次機會。然而,當我們面對玻璃天花板(無形的障礙阻止你爬升到最高的位置)的時候,沒有人會說:「我們接受現狀吧!從前我們什麼都沒有,但現在至少我們有一點事業。」
【華盛頓郵報】資深政治記者巴茲(Dan Balz)說,現今美國人憤怒的原因幾乎是不可能解釋的。你可能也感到奇怪,為什麼美國人民如此盲目和憤怒呢?這亂攤子是共和黨執政八年而累積下來的,難道奧巴馬可以在兩年內收拾殘局嗎?愚見是,或許這現象可以用一套名為「願望跑步機」(Aspiration
treadmill)的心理學理論解釋:當您在跑步機上做運動時,你好像跑了許多里路,但其實你是在原地踏步。你必須繼續跑步,否則跑步機會將你推倒在地上。同樣道理,你必須不斷有更好的事情讓你快樂,否則你被推倒。換言之,快樂的人有更高的期望,吊詭的是,幸福的人往往更容易生氣或不滿。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但外來移民不會減少批評現狀,相反,他們希望更好和更多。本地出生的美國人也有同樣的態度,在二十世紀大部份裡面,美國享有無與倫比的財富和勝利的經驗。一九八零年代美國在冷戰和日本的經濟挑戰中處於下風,列根總統振臂一呼,前來救援;美國在九零年代初期面臨另一次經濟衰退,互聯網熱潮卻把形勢扭轉,美國人與克林頓總統享受了一次歷時八年的舞會。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一切問題應該迅速解決,這些願望已深深植根於美國人的遺傳基因中。不管是美國與其他國家比較,或與自己的歷史比較,人們只會更易憤怒。
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