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桃花源嗎?

戰爭和反戰的荒謬

余創豪

最近讀了一篇反戰文章,作者批評政治理念、意識型態帶來生靈塗炭,在結尾中作者慨嘆戰爭的荒謬。其實,和平主義也是一種意識型態,有時它亦會帶來了荒謬。

作者引用一齣二零零五年的韓國電影《歡迎來到東莫村》,來申述自己的反戰立場,這個虛構的故事以韓戰為背景,話說在漢白山下有條名叫東莫村的村莊,這地方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村民不知道外面爆發了戰爭,他們甚至從未見過槍械。一九五零年,一艘美國戰機墜落於東莫村附近,美軍飛機師、三名朝鮮人民軍,和兩名韓國兵先後進入了村子,並且碰在一起,不消說,起初的形勢是劍拔弩張,可是,他們被村民的淳樸感動,於是開始反思戰爭的荒謬,他們甚至喜歡這桃花源的生活方式。然而,聯合國部隊誤以為墜落的美機是被朝軍擊落的,因此決定進攻東莫村。在村中的韓國軍、朝鮮人民軍、美軍「為了保護這個理想的生活」,於是決定並肩作戰,抵抗外來的入侵。

諷刺的是,要保護這個理想的生活方式,要抵抗外侵,就要作戰,就要訴諸武力。如果要絕對和平,惟一的方法就是不抵抗。有些影評指出,這部電影除了表現出反戰的主題外,也表達了南北韓統一的願望。我相信,若果昔年南韓選擇不抵抗,朝鮮半島便不會受戰火蹂躪三年,金日成便可以在一夜之間便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南韓。

一九三一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瀋陽事變」,中國軍隊選擇不抵抗,東北三省的淪陷真的換來了和平,然而這只是六年的和平,結果一九三七年日本全面侵華。溤玉祥將軍在《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中說不扺抗是中央的指令,蔣介石自稱「我就是不抵抗主義」。這條史料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因為不抵抗主義者不會自稱「不抵抗主義」,這正如在《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不會自號「魔教」,前蘇聯不會自稱「修正主義」。事實上,在蔣介石身故後,張學良公開承認不反抗日軍是他自己的主意,他說當時自己對形勢誤判,不知道日本會得寸進尺,張學良息事寧人的態度、對和平一廂情願的幻想,為中國帶來了無窮災難。

在民國時代,不少中國文人都嚮往精神上的世外桃園,林語堂就是其中之一。一九二三年林語堂自美學成歸國,進入北大任教,起初他針砭時弊,帶領學生上街示威,後來他卻淡出政治社會運動,轉而從事幽默寫作,魯迅批評林語堂的幽默文學是麻醉文學,但林語堂我行我素,他曾經這樣去描述塵世間的荒謬鬥爭:「當我去年夏天住在盧山之巔時,輒從幻想中看見山下兩只小動物,大如螞蟻和臭蟲,互相仇恨,互相傾陷,各出奇謀毒計,以爭為國服務的機會,心中樂不可支。」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他漫談荘子的消遙、陶潛的隱逸。一九三六年他再度赴美,尋找他的世外桃園,有論者認為他實踐了孔子所說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又有有論者認為他實踐了孔子的理論:「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當炮彈還未打到門前時,說得多麼瀟灑也可以;當地球上還有自由的國度時,他當然可以「乘桴浮於海」。不過,七七事變之後他便改舷易轍,他號召華僑捐款支持抗戰,又在《時代週刊》發表了《日本征服不了中國》一文,批判日本自一九三一年以來怎樣貪得無厭地侵略中國,他堅信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是中國的。林語堂又寫了《中日戰爭之我見》一文,他說:「可救國家的,並非我們的舊文化,而是機關槍和手榴彈。」

世上沒有桃花源,如果有近似桃花源的樂土,可以容許我風花雪月、曲水流觴,這是因為有人放棄了桃花源的生活方式,拋開了愛情、夢想、甚至生命。

2013.2.19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