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中國菜
鳳凰城有不少中國餐館,閒來無事,太太和我都喜歡周遊列館,品嘗不同風格的佳餚。可是,一直以來,我們對P.F.Chang只望而卻步。P.F.Chang開創於一九九三年,在短短九年間已經發展成遍佈全美的大企業,【商業周刊】將它列入五百間發展最快速的私人公司之一。
P.F.Chang如此遐邇馳名,為什麼我們卻沒有興趣一試呢?因為我們都喜歡「正宗」中國菜,P.F.Chang卻是美式中國餐館,P.F.Chang其實是兩個人的名字,PF是保羅森名(Paul
Fleming),亦即是公司的創辦人,保羅有意創立一間餐館時,找他的朋友張先生(Chang)合作,於是餐館定名為P.F.Chang。
某日,我突然心血來潮,向太太建議到P.F.Chang吃午飯。一面吃飯,我一面讚不絕口:「想不到美式中菜也如此美味。」
太太說:「水準更高的唐餐館,多得很哩!」我回應:「當然,可是,很多中國人開設的唐餐館,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廚師沒有將經驗傳授給別人,餐館無法企業化。」
突然,我聯想起一齣二十多年前在香港觀看的武打電影,那是由黃家達、茅英主演的【中泰拳王生死戰】,隔了二十多年我仍能記起這部電影的內容,因為這齣戲反映了一些中國文化的問題,在電影中茅英批評其武林同道:中國武術家沒有將獨門武功傾囊傳授給外人,以致很多好招式都失存了。
唉!現在中國人開辦的餐館,甚至其它公司,還不是面對著同一文化弱點嗎?
此外,不少中國人(包括自己在內)都不喜歡美式中菜,因為這不是「正宗」。然而,文化是動態的,當然會經過不斷流變,例如中國人喝茶講究純粹茶味,英國人則加糖加奶,日本人則追求茶道形式,但誰是「正宗」呢?
由美國人經營的美式中菜館大行其道,可能會傷害了一些唐餐名師的自尊心。中國人常自豪自己文化的融和力,例如元朝清朝本是外族政權,但蒙古人、滿洲人都被漢化;五胡亂華時,前趙由匈奴人建國,前趙君主深諳漢學,甚至取漢名劉淵;北魏政權由鮮卑拓拔氏所建,北魏卻下令全國漢化。外國人、外國文化被中國強勢文化吸納時,中國人為之津津樂道,例如滿洲人的旗袍,我們視之為中國服飾;可是,當中國人接受外來強勢文化,我們卻以此為「崇洋媚外」,若中國文化被外國文化「改造」時,在心底裡我們更難免排斥。
我認為:文化是世界性財產,並不屬於任何民族。倘若美國人能夠以美式管理、美式中菜經營餐館,將它發展成跨國性企業,中國人又何妨虛心求教於西方管理方法,甚至改變食譜以求增加市場佔有率呢?
雖然現在美國是強勢文化,但曾幾何時,美國人亦要依賴和參考外國文化。例如十九世紀美國著名基督教佈道家慕迪(D.
Moody),首先要在英國闖出名堂,然後在美國才可以奠定其宗師地位;二十世紀初美國文學家艾略特(T.
S. Eillot)先在英國發表作品,得到英國人肯定,跟著在美國文壇聲名大噪。換言之,英國文化是美國人的法度,在獨立戰爭和一八一二年跟英國人苦苦相爭的美國人,亦不得不輸入英國文化。 由二十多年前開始,日本汽車進軍美國市場,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兵敗如山倒,後來通用汽車公司與豐田汽車公司成立合夥工廠,美其名是合作,其實是美國人向日本人學習;與此同時,美國大學工商管理課程,紛紛研究日本管理方法。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GE)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企業,通用電氣的前任總裁傑克威路斯(Jack
Welch)不諱言自己一部分管理方法不是本地創造(Not invented
here,簡稱NIH),而是外師日本人。有趣的是,從前不少日本的管理技術,是脫胎自美國人的理論,例如美國管理大師杜明(E.
Deming)的「品質管理」概念,對豐田汽車公司影響很深,日本人「不恥下問」,結果倒過來由門生變為師傳。何時何日,中國人會成為美國人的師傳呢? 但願一天,Alex Yu、J. W. Wong之類的名字,好像麥當勞、可口可樂一樣,成為家傳戶曉的品牌。 2002.7.7
Navig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