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不分家

余創豪

年少時,常聽見不少人激烈地批評中國文化,例如指責中國人思想籠統,學術沒有嚴格分類:在中國學統裡面,文史哲不分家,為中國讀書人帶來沉重擔子;中國圖書分類的所謂「經、史、子、集」,分了等於沒有分,因為內容互相重複。相反,西方學術分類仔細,所以能夠發展出精密科學。

後來,自己接觸多一點西方學術,就知道以上說法其實並不真確。如果以希臘哲學為西方學術之起點的話,那麼在遠古時代,哲學幾乎包辦一切學科,當時哲學家也鑽研生物學、天文學、數學……。可能有人會這樣反駁:那只是古代的事情,由近代開始已經不是這樣。

其實,即使遲至十七、十八世紀,西方很多學科還沒有明顯界線,文學、哲學、科學互相重疊。以科學家牛頓的學說為例,牛頓是物理學的燦爛明星,他眾多偉大學說之一是「萬有引力說」-- 宇宙間所有物體都是由拉力與推力互相牽引而活動,熟了的蘋果由樹上跌下地面,是由於地心吸力,太空中星球按照軌跡運行,是由於星球發出無形力量互相吸引。可是,哲學家喬治.柏克萊﹙G.Berkeley﹚卻撰書反對「萬有引力說」,因為他認為牛頓的理論太過抽象,不符合自己的哲學系統。另一位哲學家大衛.休謨﹙D. Humes﹚也不同意牛頓那統攝宇宙萬象的「萬有引力說」,在休謨的哲學系統裡面,企圖解釋一切的「終極原則」都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牛頓發明了一門新數學,這就是令今天很多理科生頭痛的微積分,柏克萊又寫書批評微積分,他認為牛頓的數學理論過於複雜與抽象,甚至比起基督教的道理還要艱澀難懂。

牛頓另一項偉大發現是「七色光譜」,人類肉眼看見的光是白色的,但是牛頓使用稜鏡,將白光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以【少年維特的煩惱】和【浮士德】馳名的德國文學家歌德﹙Goethe﹚,竟然花了二十年時間,寫成【顏色理論】一書,反對「七色光譜」學說。歌德是一位浪漫主義者,他擁護萬物和諧的宇宙觀,認為牛頓將顏色分為七種,是「分割了大自然的合一性」。

即使牛頓本身也寫了很多科學以外的東西,從牛頓遺留下來的手稿來看,其實牛頓寫關於宗教和哲學的文字,比起他的科學著作還要多!在十八世紀前的西方人眼中,所有學科混為一談,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明白了這背景,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十七世紀,天主教會干涉科學家加里略的天文學研究。

無論對於現代的中國人或是西方人,以上的「笑話」簡直是匪夷所思!試想像,假若今天物理學家朱經武發表「超導體理論」,哲學家李天命撰文反對,或者醫學博士何大一研究出治療愛滋病的新方法,文學家余光中寫書駁斥其方法,這不是十分奇怪的事情嗎?事實上,今天類似的事情仍然發生在中國人的圈子,例如一位著名的基督徒哲學家,經常在其講座中批評科學理論;另一位基督徒科學家,也在演講中討論宗教與哲學問題,那兩位學者的動機是善意的,但討論自己學科之外的東西,有時便難免失誤。

西方並非特別得到上帝寵愛,跟中國一樣,西方歷史很長時間都缺乏嚴格學科分類,文史哲不分家,經史子集過於籠統,並非中國文化專有的問題。然而,在過去百多年,西方人終於由籠統走向精密,無疑西方文化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唉!與其臨淵羡魚,不若退而結網,我們急起直追吧!

2001.8.25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