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idence--
Chinese essay by Dr. Alex Yu

每當我聽到中國人痛斥中國文化時,我便想到:曾幾何時,西方人也在困境中偏激地批評自己的文化。

在二次大戰時,德軍只消幾星期便攻陷了全法國,法國作家西蒙威爾 (Simone Weil) 說:法國的失敗,不是軍事的失敗,而是文化的墮落之結果。她認為在所有歐洲國家中,只有英國才擋得住德國的狂攻,是由於英國具有深厚而優良的文化。相反法國的文化衰敗,以致輕易地亡國喪邦。

這番話未免是強詞,英國能在德軍打擊下而隱守,主要是靠其天險英倫海峽,其實當時英國的文化,並不顯得比法國的優良。在大戰之後,法國迅速地全面復原,這足證法國文化並沒有劇烈的衰落。

有趣的是,當大戰剛結束時,連一些英國知識分子也對自己的文化失掉了信心。戰後,英倫滿佈瓦礫廢墟,美國完全取代了英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領導地位,著名作家喬治奧維爾(George Orwell)指責英國文化已腐朽不堪,政治、經濟如斯,連語文也不知所謂。

這也是過火之詞,英國文化至今仍是照爍全球的明星,英式英文仍然被視為比美式英文更正宗。在經濟上,英國是在美國最大的投資國,排名在日本之上,當年受美國的那一口氣,算是出了吧?

令英法在二戰時信心動搖的德國,以前何嘗不是被英法瞧不起呢?當神聖羅馬帝國(德國之前身)因三十年宗教戰爭而疲憊不堪時,英國人嘲諷日耳曼人為「最愚蠢的民族」,法國人認為他們沒有文學天份。在拿破崙得勢之後,德意志人更加完全喪失自信。但在一八七零年普法之戰中,普魯士之鐵血宰相卑斯麥(Bismarck) 力挫拿破崙三世,繼後德意志更成為發動兩次大戰的軍事強國。而德國在學術和經濟的成就,也是英法始料不及的。

即使是美利堅這超級大國,在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也流行妄自菲薄,當日本把美國的工業陣地一個連一個地攻下後,不少美國人都指責美國文化的弱點,認為美利堅文明的頹勢已無法挽救。為了破除這悲觀之說,當時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一位學者羅拔斯(Robert Roberts)指出: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那樣,在短短十年間(一九八零至一九九零)取得那麼鉅大的成就,卻是那麼不懂自我欣賞,在七十年代末期,沒有一個有名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能從滯脹中復原過來,然而美國卻辦到了!步入九零年代,日美的此消彼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法國文化、英國文化、德國文化和美國文化,都在一片指斥中度過了歷史的考驗,皆因不少人都沒有在暫時的失敗下而氣餒。中國自晚清以來,國運坎坷,不少中國人對中國文化都極度失望。然而,法國、英國、德國和美國的經驗,不是告訴我們:一時之失敗,不是永遠的失敗嗎?真正的失敗,是自己認為自己失敗!

(原載於“澳門日報”1991.4.2 改寫於1999.5.6)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