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經濟成長嗎?吃西餐吧!余創豪
最近我寫了兩篇文章,題目是【不論學問、只論語文】及【語言障礙】,都是關於採用英語教學是否有助經濟發展,本來打算就此擱下這個題目,但是讀了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一篇也是關於這題目的評論後,我覺得那位作者的觀點大有商榷餘地,所以我還繼續在這裡討論這課題。
那篇評論的標題是:【想成長嗎?說英文吧!】作者指出現在德國的經濟陷入困境,日本和亞洲各小龍因為金融風暴而疲弱不堪,而南美洲更加危機重重。相對來說,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洲等英語國家的經濟成長卻十分驕人。作者舉出了一些原因,例如英文是國際商業語言,而且互聯網也是以英文為主,懂英語者當然善於掌握資訊。 這些論調有很多漏洞,首先,是否所有英語國家都經濟發達呢?很多前英國殖民地都採用英語,例如一些非洲國家,但它們的經濟發展卻不見得比人家優勝。
其次,作者舉出那些英語國家,是否一直以來都在經濟上領先於非英語國家呢?雖然現在加拿大的經濟有所改善,可是,很長時間加拿大的經濟都十分呆滯,世界銀行指出:如果以國民生產總值化成購買力來衡量,在一九九六年加拿大甚至落後於巴西、墨西哥和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眾所周知,很多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幾年以來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難怪有人稱加拿大為「艱難大」。
至於英國在二十世紀初葉後開始沒落,也是不爭的事實,從前英國的殖民地遍佈地球兩面,所以稱為「無日落帝國」,現在卻是「夕陽帝國」。不少英國工業已失去競爭力,很多老牌公司都需要外國公司挽救,例如積架汽車廠被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收購,路華車廠則屬於德國寶馬汽車公司。
事實上,幾十年來一直稱霸歐洲的不是英國,而是德國。在東西德統一之前,西德的國民生產總值是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的總和,乃全歐之冠,其出口總值不是全球第一就是第二,與美國輪流執牛耳。其實德國的發展發生阻滯,並非由於它不是英語國家,而是因為接上了東德這大包袱。
至於日本在金融危機前的經濟力量,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日本的經濟規模是全球第二,它甚至曾經一度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電腦晶件生產國。難道我們在當時可以推論:想成長嗎?說德文日文吧!
那位作者說他的論據有統計學的支持。其實,在統計學中,有相互關連的東西,未必一定有因果關係。例如曾經有一個研究發現:在某一個城市,學生成績隨著酒的消耗量升降,難道喝酒會導致學生水準上升嗎?其實,當整個城市經濟好景時,一般人買酒多了,家長和學生買參考書也增加了,故此學業進步。
作者舉出的英語國家,除了用英文以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民都不吃米飯,想經濟成長嗎?吃西餐吧!
1999.4.25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ad the original comentary: Krugman, P. (1999 April 26). Want growth? Speak English. Fortune, 139(8), 57-58.
|
Essay Menu
|
Main me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