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和利比亞的啟示  

余創豪

「在國際政治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幾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吳宇森導演的電影【烈血追風】(Windtalker),敘述二次大戰時美日血戰太平洋,在電影中一名美國大兵說:「現在我們拚過你死我活,五十年後,可能我們會攜手合作,對付其他敵人。」歷史証明這是千真萬確的。

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之後,一九九零年代世界熱點是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前總統米洛舍維奇是當時的賓拉丹,在九零年代初期,美國站在波斯尼亞回教徒的一邊,在九零年代末期,美國又站在科索沃回教徒的一方,一九九九年美國領導北約轟炸塞爾維亞,最後塞爾維亞投降,米洛舍維奇被自己人民推翻。

在戰爭高峰時期,筆者接到南斯拉夫大學教授寄來的電子郵件,聲討美國的不是。可是,在四年前與美國為敵的塞爾維亞,今天卻向華盛頓頻送秋波。南斯拉夫以前為伊拉克建造防空洞,在伊拉克戰爭開打之前,塞爾維亞主動向美國提供情報,點出防空洞所在;戰爭結束之後,塞爾維亞總理自動請纓,說願意派出一千名軍隊到伊拉克,協助美軍執行保安任務。

塞爾維亞的友好態度也得到回報,最近,美國煙草公司Philip Morris收購了一間塞爾維亞公司,這是有史以來南斯拉夫最龐大的外國投資;此外美國鋼業(US Steel)亦收購了一間當地的鋼鐵廠。

在南斯拉夫戰爭中,美國以北約名義出兵,很多歐洲國家同時是北約成員國和歐盟成員國。有趣的是,現在塞爾維亞很想將自己溶入歐盟體系。

一九八零年代,美國心目中的頭號恐怖國家是利比亞,列根政府曾經幾次對利比亞採取武力。一九八八年在蘇格蘭上空泛美客機一零三號被恐怖分子炸毀,造成二百多人死亡。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利比亞終於承認對泛美事件負責,並且願意對每名死者家屬賠償一千萬美元。一九八九年利比亞支持的恐怖組織又炸毀了一艘法國民航機,利比亞亦對法國賠償。昔日利比亞高喊反美反西方口號,現今調子完全轉過來,利比亞駐聯合國大使Abuzed Dora說:「讓我忘記過去吧!讓我們向前看吧!」一名利比亞官員甚至說:「整個地區受美國政策影響,我們不會逆方向而行。」

美國與利比亞能否化敵為友,現在尚算言之過早,美國政府對利比亞仍有戒心,所以不肯將利比亞由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上剔除下來。但無論如何,由在全球煽風點火、炸飛機、草菅人命,到現在停止恐怖活動、承認責任、願意賠償,這已是很大進步。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十年前的日本、二十年前的利比亞、十年前的塞爾維亞,如今這些威脅已煙消雲散。在國際局勢極度緊張的今天,塞爾維亞和利比亞的轉變,也許能夠給予人們一點樂觀的亮光。但悲觀者可能會說:巴爾幹半島還未完全平靜,塞爾維亞和回教徒仍然互相仇視;利比亞仍有機會東山再起。而且一雞死、一雞鳴,米洛舍維奇之後來了賓拉丹,賓拉丹之後又是誰呢?樂觀者或者悲觀者都有道理,也許,我們要樂觀地期待最好的、悲觀地預備最差的(hope for the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

2003.8.28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