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散的槍支管制和第二春:

為什麼美國人如此固執呢?

余創豪

本年八月十三日,一名槍手在得克薩斯州農業大學校園附近開火,有兩人中槍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警員,另外有兩人受傷。在同一天,四名少年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公園被槍傷,之後槍手逃離自行車。八月十日,一條芝加哥大漢於伊斯蘭齋戒月晚禱時份向一座清真寺開槍,起因是他抱怨在他家附近的清真寺造成了停車、燈光、噪音等問題。在同一天,有三個人在阿拉巴馬州的一間夜總會被槍殺,疑犯與表演舞蹈的女孩爭吵之後,便憤然回到自己的車取槍,然後再進入夜總會殺死女孩、夜總會老闆的兒子和一名顧客。在發生這槍擊案的四天前(八月六日),一名槍手在威斯康星州的一所錫克廟中打死六人。不到一個月前,一名博士生持四槍在科羅拉多州的一間電影院濫射,造成十二人死亡。

在科羅拉多州槍擊案發生後的週末期間,申 請購買槍支的科羅拉多人比上週末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三,類似的買槍熱潮也見於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和科倫班高中屠殺案發生之後,面對接二連三的槍械濫用,美國人不是要收緊槍支管制的法律,而是「以火救火」。

一九九六年在澳大利亞一名變態殺手使用AR-15自動步槍屠殺了三十五人,悲劇發生後,澳洲政府和人民都同意限制槍支的擁有權,在一年內收繳了幾十萬支槍。但是,還要多少人死於槍下,美國人才會改變他們對擁有槍械的想法呢?

我認為一些反對槍支管制的論點是荒謬的,例如一些美國人表示,即使沒有槍,人們仍然可以用刀或其他武器去謀殺。有人說槍不會殺人,其實只有人謀殺人。既然如此,何不讓市民有權使用坦克、大砲、甚至核武器呢?坦克、大砲、核導彈亦殺不了人。在這篇文章中,我不會逐一討論這些論點,反之,我只想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美國文化是吊詭的,一方面,美國人似乎擁抱思想自由和創新,任何新穎或挑戰傳統的東西會被認為是好的。但另一方面,要美國人改變一些現有的思維和處事方式,卻有如登上青天蜀道,或者拉牛上樹。

讓我告訴你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現在幾乎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以公制為官方測量系統,美國是唯一不使用這個系統的工業化國家。一七九九年法國首先推行十進度量衡,美國在一八六六年開始引進公制,但是,今天的美國人仍然使用英尺和英寸來衡量高度和以噸磅來量重。在公路上美國的限速標誌顯示英里,當你靠近加拿大和墨西哥時,你才可以看到公里的標誌。有時我在美國租用汽車,然後開車到加拿大或墨西哥,有些租車的錶版只列出英里的速度,因此我不知道自己開車有多快,如果我不慎超速而被警察抓到,我真的不知道怎樣去解釋。大家都看到十進制的優點,但為什麼美國人仍然堅持使用過時的測量系統呢?

美國人這種執著,斷送了自己的電子工業,重創了汽車工業,可是,美國人雖九死而猶未悔。二次大戰前的真空管收音機很笨重,一九四七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輕巧的晶體管,美國一些製造商探討使用晶體管去縮小收音機的可能性,但許多美國人認為小型收音機只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時尚,他們心中的「正宗」收音機應該是使用真空管。但日本的索尼公司卻人棄我取,成功地商業化了晶體管收音機。隨後三十年,日本電子公司消滅了幾乎整個美國的家用電子行業。此外,許多人都認為美國車的質量並不如進口車,這種性能差距已持續了半個世紀。早在一九五五年,日本國際貿易和工業部成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求所有日本汽車廠商創建一種「國民車」,它規定這種車輛要輕巧、省油、至少在行走十萬公里內不需要大規模維修。另一方面,很長的一段時間,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仍然堅持製造耗油量大的巨無霸,而且生產程序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儘管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在一九八二年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他的暢銷書《大趨勢》寫道:「未來的經濟模式是信息化,不是以製造業為主,日本是一個衰落遊戲的新世界冠軍。」這是不折不扣的「白雪公主媽媽問邊個最靚」:不信鏡。

除了十進制、家用電子產品、汽車外,我們可以在其他許多問題上觀察到相同的「死牛一面頸」:高速列車、全民醫療保健、氣候變化、綠色能源、幹細胞研究、向富人加稅……等等,槍支管制只是眾多例子之一。為什麼比起其他發達國家,美國人會這麼保守和緩慢改變呢?基於發展心理學家的研究,我提出以下的理論:

個性發展的研究顯示,通常一個人在二十多歲時對新事物會特別開放,之後其開放精神逐漸下降。很多人在成年期會出現蛻變,因為他或她需要承擔新的角色,例如考試升學、尋找配偶、組織家庭、發展事業、生兒育女、照顧高堂……。然而,其角色也是包袱,他或她對新經驗開放的態度會逐步收窄。六十歲左右之後,有些人會得到「第二個春天」,突然間變得更加開放,也許是因為他們的的責任已經過去。

如果民族或文化是一個類似人的有機體,那麼它可能也經歷了相同的發展階段。與歐洲相比,美國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國家,十八,十九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就好像一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她沒有歐洲君主制、貴族、政教合一、殖民主義等歷史包袱,所以美國人提出了許多大膽的創新和突破。但是,今天美國人就像是一個中年人,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她也創造了許多文化枷鎖和歷史包袱。另一方面,今天的歐洲國家都像六十歲的老人,因此,現在其開明態度在許多方面反而超過了美國。

精明的讀者會在上述理論中找到很多漏洞,老實說,這只是一個假設,我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自己所說的。但是,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話,那麼我們還有希望,也許,最終美國人會對嚴格的槍支管制法持開放態度,總有一天,美國人會採用公制來測量距離和量高度。當這個國家的年齡相當於人類的六十歲時,一切都可能發生。

筆者的內子總是抱怨我太固執,總是批評我沒有改變一些壞習慣。其實,她只需等待一段時間,那時候一切都會改變過來。


2012.8.14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