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利益

余創豪

在政治討論中,「為了自己利益」這句話,往往成為一個抹黑對方動機之武器。

在一九九二年,美國派遣軍隊到索瑪里運送糧食,一位反對美國干預世界事務的美國學者說:「這行動無非是為了自己利益。」

當金融風暴吹襲南美洲時,美國貸款予南美洲國家應急,一位中國學人批評:「美國只是為了自己利益。」

美國被人批評為不理非美國人之死活,不過,美國自立國以來,已經從世界各地收留了大批難民,包括羅馬尼亞、波蘭、愛爾蘭、蘇丹、伊拉克、越南、阿富汗、中國……,另一位中國人,也批評美國只是為了政治利益才那麼慷慨。

自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伊斯蘭教徒反美情緒高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時事節目【六十分鐘】採訪一些回教徒,主持人問:「美國不是曾經幫助回教徒嗎?例如制止南斯拉夫軍隊屠殺回教徒。」受訪者冷然回答:「那只是為了美國利益。」

至於為了什麼具體利益,以上各人都語焉不詳。其實,「為了自己利益」這答案,幾乎可以應用在任何情況之下,我為什麼努力讀書呢?為了自己利益,我希望將來出人頭地;我為什麼勤奮工作呢?為了自己利益,我希望升職加薪;為什麼我在報刊撰寫文章呢?為了自己利益,因為我想賺取稿費,兼且在文化界揚名立萬;我為怎什麼每星期天上教堂呢?為了自己利益,我希望死後上天堂。

當然,以上行動也包含非個人利益,例如讀書和寫稿亦是為了發揚文化,工作是為了貢獻社會,信仰是為了愛人愛神。其實,人類大多數行動,都混合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這雙重動機。

中國儒家精神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例如重義輕利,當孟子參見梁惠王時,梁惠王問孟子:「你不遠千里而來,給我什麼好處呢?」孟子對曰,「大王何必追求利益?亦有仁義而已矣。若人人只求自身利益,國家就危殆了!」中國文化有其優良的一面,重義輕利可以制衡見利忘義。可是,若要求人完全無私,那就未免是違反人性。管理學大師彼得杜勒(Peter Drucker)強調:成功的管理,就是顧及個人目標與團體目標。

美國人並不諱言自己許多行動的部分動機,是出於自我利益。十幾年前我來美國讀書,有些獎學金專為我這般外國人而設,事實上,美國大學那麼慷慨,並非全無私心,一位教授坦言:「美國學生太自我中心,缺乏國際眼光,所以我們吸引留學生來,希望藉此豐富美國學生的文化體驗。」然而,這又何妨呢?難道因為大學「為了自己利益」,我就將獎學金原封退還嗎?

一九九一年美國與其盟國擊退伊拉克、解放科威特,很多人批評美國是為了自己利益,因為美國不願意看見伊拉克控制世界大部分石油供應。【商業一周】一位評論員辯護:只要符合世界利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日本、歐洲盟國……),又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就出師有名。

再說遠一點,一八九九年歐洲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美國國務卿約翰希斯(John Hay)宣佈「門戶開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反對列強的侵略。不少人譏諷:門戶開放無非是要保障美國利益。不錯,美國的確為了自己利益,美國學者詹姆斯湯臣(James Thomson)指出:雖然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在道德上勝過歐洲列強佔領中國土地,但是說美國無私地幫助中國,只是一個神話。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工業生產過剩,鋼鐵公司與能源公司都希望中國成為美國的新市場,故此美國主張中國門戶大開。

一九零零年在中國發生義和團事件,導致八國聯軍,清政府在戰敗後對列強給予庚子賠款,但是美國將賠款歸還中國作為教育基金,今天的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嶺南大學……等等,都是由歸還的賠款興建的。美國此舉也是為了自己利益,詹姆斯湯臣指出:當時美國人在潛意識上埋藏著文化帝國主義,他們企圖通過美式教育,令下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接受美國模式。然而,我不會對這自利行動作出激烈批判,第一,相對於其他袋袋平安的七國,美國的做法算是十分難得,第二,倘若我自己和很多中國人,不是認同了部分美式教育的價值,我們又何苦萬水千山跑來美國呢?文化是屬於全世界的財產,不管是中式、美式、英式、日式,有出息就要見識見識。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重建,一向嚴厲批評美國政府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 Chomsky),卻認為馬歇爾計劃有很多污點,例如馬歇爾計劃方便美國投資大量湧入歐洲,令美國商人得益。首先,外來投資能夠刺激當地經濟,這又有什麼問題呢?當歐洲經濟復甦之後,歐洲公司不也是在美國大量投資嗎?日本是二次大戰之後另一受惠於美援的國家,在全盛時期,日本在美之投資額,遠遠超過美國對日的投資量。指控美援只是為了美國利益,似乎欠缺說服力。

另一位美國國際關係學者奇勒(Jeffrey Clark),批評美國政府對索馬里問題的態度不夠積極,奇勒指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蘇聯解體,美國政府為了政治理由,將大量用於人道援助的資源送予前蘇聯共和國,而置真正陷入困境的索馬里不顧,直至索馬里災難擴大至幾乎不可收拾時,聯合國和美國才插手。

表面看來,這是美國做事都是為了自己利益的強力論証,因為蘇聯解體後,不少前蘇聯共和國都擁有俄羅斯的核子武器,美國在經濟上援助這些國家,其實是安撫政策,防止核武擴散,換言之,是為了自己安全著想。可是,假設當時美國以援助索馬里為優先而忽略前蘇聯共和國,令核子武器落入侵略者手上,今天又會有人批判當年美國如何犯錯。

當然,不是所有美國政策都是利己利人,毋庸否認,有些政策是損人利己。例如在卡達任職總統期間,美國支持前伊朗皇帝巴列維,儘管巴列維以高壓手段鎮壓異己,卡達對伊朗政府的人權問題卻保持緘默。以下是題外話:卡達是浸信會主日學老師,並且撰寫了不少關於個人信仰的經歷,為什麼一位講求物與民胞的基督徒,在這國策上卻與個人信仰背道而馳呢?我不相信卡達是佛口蛇心之輩,難道這是由於政治盲點,還是義利相衝、騎虎難下?這問題有待歷史學家去研究研究。

2001.12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