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利益
在政治討論中,「為了自己利益」這句話,往往成為一個抹黑對方動機之武器。 在一九九二年,美國派遣軍隊到索瑪里運送糧食,一位反對美國干預世界事務的美國學者說:「這行動無非是為了自己利益。」 當金融風暴吹襲南美洲時,美國貸款予南美洲國家應急,一位中國學人批評:「美國只是為了自己利益。」 美國被人批評為不理非美國人之死活,不過,美國自立國以來,已經從世界各地收留了大批難民,包括羅馬尼亞、波蘭、愛爾蘭、蘇丹、伊拉克、越南、阿富汗、中國……,另一位中國人,也批評美國只是為了政治利益才那麼慷慨。 自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伊斯蘭教徒反美情緒高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時事節目【六十分鐘】採訪一些回教徒,主持人問:「美國不是曾經幫助回教徒嗎?例如制止南斯拉夫軍隊屠殺回教徒。」受訪者冷然回答:「那只是為了美國利益。」 至於為了什麼具體利益,以上各人都語焉不詳。其實,「為了自己利益」這答案,幾乎可以應用在任何情況之下,我為什麼努力讀書呢?為了自己利益,我希望將來出人頭地;我為什麼勤奮工作呢?為了自己利益,我希望升職加薪;為什麼我在報刊撰寫文章呢?為了自己利益,因為我想賺取稿費,兼且在文化界揚名立萬;我為怎什麼每星期天上教堂呢?為了自己利益,我希望死後上天堂。 當然,以上行動也包含非個人利益,例如讀書和寫稿亦是為了發揚文化,工作是為了貢獻社會,信仰是為了愛人愛神。其實,人類大多數行動,都混合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這雙重動機。 中國儒家精神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例如重義輕利,當孟子參見梁惠王時,梁惠王問孟子:「你不遠千里而來,給我什麼好處呢?」孟子對曰,「大王何必追求利益?亦有仁義而已矣。若人人只求自身利益,國家就危殆了!」中國文化有其優良的一面,重義輕利可以制衡見利忘義。可是,若要求人完全無私,那就未免是違反人性。管理學大師彼得杜勒(Peter
Drucker)強調:成功的管理,就是顧及個人目標與團體目標。 美國人並不諱言自己許多行動的部分動機,是出於自我利益。十幾年前我來美國讀書,有些獎學金專為我這般外國人而設,事實上,美國大學那麼慷慨,並非全無私心,一位教授坦言:「美國學生太自我中心,缺乏國際眼光,所以我們吸引留學生來,希望藉此豐富美國學生的文化體驗。」然而,這又何妨呢?難道因為大學「為了自己利益」,我就將獎學金原封退還嗎? 一九九一年美國與其盟國擊退伊拉克、解放科威特,很多人批評美國是為了自己利益,因為美國不願意看見伊拉克控制世界大部分石油供應。【商業一周】一位評論員辯護:只要符合世界利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日本、歐洲盟國……),又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就出師有名。 再說遠一點,一八九九年歐洲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美國國務卿約翰希斯(John
Hay)宣佈「門戶開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反對列強的侵略。不少人譏諷:門戶開放無非是要保障美國利益。不錯,美國的確為了自己利益,美國學者詹姆斯湯臣(James
Thomson)指出:雖然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在道德上勝過歐洲列強佔領中國土地,但是說美國無私地幫助中國,只是一個神話。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工業生產過剩,鋼鐵公司與能源公司都希望中國成為美國的新市場,故此美國主張中國門戶大開。 一九零零年在中國發生義和團事件,導致八國聯軍,清政府在戰敗後對列強給予庚子賠款,但是美國將賠款歸還中國作為教育基金,今天的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嶺南大學……等等,都是由歸還的賠款興建的。美國此舉也是為了自己利益,詹姆斯湯臣指出:當時美國人在潛意識上埋藏著文化帝國主義,他們企圖通過美式教育,令下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接受美國模式。然而,我不會對這自利行動作出激烈批判,第一,相對於其他袋袋平安的七國,美國的做法算是十分難得,第二,倘若我自己和很多中國人,不是認同了部分美式教育的價值,我們又何苦萬水千山跑來美國呢?文化是屬於全世界的財產,不管是中式、美式、英式、日式,有出息就要見識見識。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重建,一向嚴厲批評美國政府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 Chomsky),卻認為馬歇爾計劃有很多污點,例如馬歇爾計劃方便美國投資大量湧入歐洲,令美國商人得益。首先,外來投資能夠刺激當地經濟,這又有什麼問題呢?當歐洲經濟復甦之後,歐洲公司不也是在美國大量投資嗎?日本是二次大戰之後另一受惠於美援的國家,在全盛時期,日本在美之投資額,遠遠超過美國對日的投資量。指控美援只是為了美國利益,似乎欠缺說服力。 另一位美國國際關係學者奇勒(Jeffrey
Clark),批評美國政府對索馬里問題的態度不夠積極,奇勒指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蘇聯解體,美國政府為了政治理由,將大量用於人道援助的資源送予前蘇聯共和國,而置真正陷入困境的索馬里不顧,直至索馬里災難擴大至幾乎不可收拾時,聯合國和美國才插手。 表面看來,這是美國做事都是為了自己利益的強力論証,因為蘇聯解體後,不少前蘇聯共和國都擁有俄羅斯的核子武器,美國在經濟上援助這些國家,其實是安撫政策,防止核武擴散,換言之,是為了自己安全著想。可是,假設當時美國以援助索馬里為優先而忽略前蘇聯共和國,令核子武器落入侵略者手上,今天又會有人批判當年美國如何犯錯。 當然,不是所有美國政策都是利己利人,毋庸否認,有些政策是損人利己。例如在卡達任職總統期間,美國支持前伊朗皇帝巴列維,儘管巴列維以高壓手段鎮壓異己,卡達對伊朗政府的人權問題卻保持緘默。以下是題外話:卡達是浸信會主日學老師,並且撰寫了不少關於個人信仰的經歷,為什麼一位講求物與民胞的基督徒,在這國策上卻與個人信仰背道而馳呢?我不相信卡達是佛口蛇心之輩,難道這是由於政治盲點,還是義利相衝、騎虎難下?這問題有待歷史學家去研究研究。 2001.12
Navig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