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過正:
為什麼我們會犯重大錯誤呢?

余創豪

美國捲入越南戰爭,是否因為在決策過程中嚴重失誤呢?歷史學家扎卡里肖(Zachary Shore)認為是的。扎卡里肖是美國海軍研究院的國家安全事務教授,雖然他是一個盲人,但他的視野勝過許多人。在他近作【擺烏龍:為什麼聰明人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中,他斷言許多時候人們犯錯,是因為思維過於僵化。大部分他在書中列舉的歷史例子都支持這說法,但關於他對越南戰爭的看法,我卻有所保留。據扎卡里肖所說,在冷戰時代,美國政策制定者被困於「平面視圖」(flat view)裡面,他們沒有從不同的角度來評估情況,相反,他們採用了黑白二分的思維: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是共產黨人,他將會倒向蘇聯,成為對美國的威脅,這種二元思維的結果,令美國軍隊在越南戰鬥了十年,超過五萬名美兵戰死,三百萬越南人被殺,其中不少是無辜平民。

誤解胡志明?

扎卡里肖指出,胡志明年青時曾經受到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啟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威爾遜總統提倡民族自決,反對殖民主義。胡志明聲稱自己心中最偉大的英雄偶像,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架美國飛機在中越邊境附近被擊落,幸好飛行員獲得越南抗日游擊隊的救助,從那時起,胡志明的軍隊與美國結盟,共同抗擊日本。二戰結束後,胡志明要求越南從法國的管治中獨立,然而,一九五三年艾森豪總統宣布輸送軍事援助予在越南的法國軍隊。扎卡里肖說,胡志明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但是,美國的決策者通過與蘇聯對抗的棱鏡看東西,從而不信任胡志明,不用說,越南戰爭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我想強調,我並不試圖評估美國對越南的政策在道德上是對還是錯,但我認為,說這些政策制定者被困在一個所謂「平面視圖」裡面,這也許是不公平的。如果孤立地看越戰,我們可能會質疑這是不可原諒的失誤。但是,如果我們回頭看看更早的歷史,那麼美國對越南的政策可能是正常而自然的。

「讓塵埃落定」

一九四五至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爆發內戰,許多美國知識分子都受到【紅星在中國】一書的影響,這本書是美國記者斯諾(Eagar Snow)的作品,在書中,斯諾為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描繪了一幅很浪漫的圖畫。另一方面,另一位美國記者西奧多懷特(Theodore White)對蔣介石和國民黨作出許多負面評論。在美國政治家和人民的眼中,國民黨政府是腐敗獨裁而又無可救藥的政權。杜魯門總統贊同這一觀點,並禁止運送武器予國民黨軍隊,他只是想「讓塵埃落定」(早死早着)。一九四九年八月,美國國務院發表【對華白皮書】,基本上,白皮書支持對華的不干預政策,一名共和黨參議員批評白皮書一廂情願地粉飾袖手旁觀的政策,這將會增加亞洲被蘇聯征服的危險,但是,杜魯門完全忽略這一警告。

「韓國不是美國國防周邊的重要部分」

在朝鮮半島,美國採取類似的政策,日本戰敗後,朝鮮半島分為南北韓。由一九四九年初開始,美國開始從韓國撤退,一九四九年一月,美國副國務卿艾奇遜(Deach Acheson)在全國新聞俱樂部說,韓國不是美國國防在亞洲周邊的重要成分,這等於對朝鮮開綠燈,一九四九年六月底美軍差不多完全退出南韓,只留下五百名軍事顧問。一九五零年,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攻擊韓國,之後,中共支持朝鮮,與聯合國軍隊血戰三年。

從非干預轉到干預:自然反應?

如果你是在冷戰時代的美國政策制定者之一,你看到中國向對蘇聯傾斜,韓國幾乎被朝鮮吞噬,而所有這些事之所以發生,皆因以前的決策者袖手旁觀,甚至發放綠燈,那麼,在面對越南危機之際,你會做什麼?美國聯合胡志明對抗法國是不可想像的,畢竟法國是美國在一次和二次大戰的盟友,但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越南又會否是下一個中國和韓國呢?還有,一九四八年在歐洲發生柏林危機,史太林封鎖柏林,要逼使居於柏林的德國人向蘇聯屈服。若果將越戰前的歷史放進考慮的因素中,美國將對外政策從被動的非干預改變到積極干預,這是否一個很自然的反應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採取了孤立主義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之後,威爾遜的競選口號是:「他令我們(美國人)遠離戰爭!」(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德國潛艇濫殺英美平民之後,威爾遜改變了主意,但很多美國人抗議參戰,他們反戰的理由是基於門羅主義,門羅主義是一八二三年推出的政策,門羅指出,美國既不會干擾現有的歐洲殖民地,也不插手歐洲國家內政,但歐洲亦不要染指於美洲。一戰結束後,儘管威爾遜一再呼籲加入國際聯盟,但美國國會和人民都拒絕,因為他們擔心在未來美國將被拖進另一場歐洲的衝突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遲至珍珠港被偷襲才參戰。二戰後,孤立主義的幽靈仍在四處遊蕩。「讓塵埃落定」,「南韓並非美國國防外圍的重要成分」等說話,反映了這種「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但蘇聯的擴張,徹底地改變了美國人的想法。

矯枉過正的悲劇

扎卡里肖斷言,我們失誤是因為思想太僵化,是因為我們拒絕改變自己固定的觀點。但我認為,我們的錯誤並非源於我們不願改正,相反,很多時候我們過度糾正。讓我說一個開車的比喻,許多司機和乘客在車禍中喪生,是因為矯枉過正。多年以前,我的一些朋友從俄克拉何馬州開車到得克薩斯州休假,司機在控制駕駛盤時,她試圖用右手翻轉盒式磁帶,但她的左手同時移轉了駕駛盤,汽車立即偏離道路,她在恐慌下急劇地把駕駛盤轉到相反的方向,結果車子翻了,導致一死四傷。如果當時她只稍微地糾正駕駛盤,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同樣道理,人類的悲劇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相反,這是因為我們從歷史中受到太多教訓,於是我們大幅地扭轉駕駛盤。可是,在什麼也不做和發動全面大規模戰爭之間,決策者應否考慮其他的選擇呢?

2012.3.7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