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與美國歷史

余創豪

我曾經在美國奧拉克荷馬大學讀書,在一九九五年當地發生聯邦大樓爆炸時,並沒有使我受到很大震撼。然而,這一次恐怖主義襲擊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廈,卻令我連續兩日坐立不安,一來這一次規模龐大的恐怖活動,造成驚人的傷亡,二來很多在互聯網討論廣場上發表的言論,令我感到震驚。不少人竟然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指責美國咎由自取,因為美國是好戰和崇尚暴力的國家、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干涉世界事務……。我在美國居住了十四年,以上言論,跟我認識的美國歷史文化大有出入。

尚武精神?

首先,美國是否好戰和崇尚武力呢?在二次大戰剛剛結束之後,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原子武器,蘇聯遲至一九四八年才成功引爆原子彈,當時還沒有越洲導向飛彈,投放原子彈需要長程轟炸機,蘇聯遲至一九五五年才發展出這種轟炸機,由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五年,美國大有機會打跨其敵人,若說美國好戰,那麼美國為什麼放棄這長達十年的良機呢?事實上,美國高度抑制自己,當麥克亞瑟將軍表現出有傾向將韓戰擴大至中國、和誇言要使用原子彈時,杜魯門總統馬上撤走麥克亞瑟;後來的艾森豪總統,被歷史學家史提芬.顏保﹙S. Ambrose﹚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美國總統」,因為艾森豪極力避免與蘇聯發生衝突。

說近一點,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時,老布殊總統經過幾近一年之外交努力、仍無法勸退胡森,才決定用武,在開戰前夕,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還在巴格達盡最後努力。還有,巴爾幹半島之種族衝突發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但是經過長期外交努力而無效之後,在九十年代後期以美國為首之北約才對南斯拉夫動武。

帝國主義?

美國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嗎?一八九九年西方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美國國務卿約翰希斯(John Hay)宣佈「門戶開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反對列強壟斷中國;在一九二三年華盛頓會議中,美國代表胡脫(Root)重新強調門戶開放宣言。過去不少中國歷史學家都批評,所謂門戶開放宣言,無非是美國不滿意歐洲國家捷足先登,美國欲在中國分一杯羹,於是要求門戶開放給美國。在一九八九年英文版的【北京回顧】(Beijing Review)中,一位姓楊的中國學人(譯名是Yang Yusheng),卻提出不同見解:「門戶開放政策執行於中國瀕臨被瓜分之際,每當中國面臨類似危機時,美國重複地執行這政策,雖然門戶開放政策是為了美國利益而提出,其結果是維持了區內平衡,令俄羅斯和日本無法控制中國和東亞。」

一九零零年在中國發生義和團事件,導致八國聯軍,當時美國國務卿兩次通知聯軍,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清政府在戰敗後對列強給予庚子賠款,但是美國將賠款歸還中國作為教育基金,今天的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嶺南大學……等等,便是由歸還賠款興建的。

中國在滿清政府主政時期,簽下無數喪權辱國條約,一九二七年國民政府幾乎統一全中國時,開始嘗試廢除不平等條約,例如取回關稅自主權,但是日本政府強烈反對,並拒絕與國民政府會談,而美國則最先作出友好反應,一九二八年美國政府跟中國財政部長談判,並且同意恢復中國關稅自主,美國開了先例之後,其他西方國家相繼效法。

還有,在上世紀西方列強先後派員到南極洲探險,七個國家協定瓜分南極,由於美國是國際龍頭,七國留下一大片土地給美國,但是美國拒絕在南極洲劃地,並且不承認其他國家在南極的土地權。

我無意完全美化美國,事實上美國在二十世紀之前也曾對弱小者巧取豪奪,美國在一八四六年對墨西哥宣戰,所持理由是「墨西哥人在美國境內流美國人的血」,當時林肯只是國會議員,他公開地質疑美墨衝突是否真的發生在美國境內,美國開戰是否有充份理由。然而,被擴張主義沖薰頭腦的美國人,毫不理會林肯的質詢。然而,踏入二十世紀之後,美國人已放棄擴張主義,對過往歷史作出深徹反省。

干涉別國

那麼,美國人是否喜愛干涉別國事務呢?美國傳統是孤立主義,是兩次大戰與戰後的國際形勢,才令美國改舷易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時,威爾遜總統盡力避免美國介入歐洲戰事,他說:「我是總統,對我來說,宣戰真是易如反掌,可是,我怎能對陣亡軍人的孤兒寡婦交代呢?」後來德國潛艇擊沈一艘英國客輪,殺害了一百二十多名美國人,威爾遜仍不馬上決定參戰,直至德國步步進逼至忍無可忍時,美國才介入歐戰。

大戰結束之後,威爾遜要求歐洲戰勝國不要對戰敗國有領土要求,並且發起組織國際聯盟。可是,其他美國人不欲為維護世界和平而付上重大代價,因而拒絕加入國際聯盟,後來的哈定總統更實行孤立主義,決心不讓美國受世界事務牽連,哈定說:「﹙美國歷史﹚證明了不干涉舊世界﹙歐洲﹚是明智的。」結果德國希特拉坐大,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次大戰後,蘇俄的擴張主義威脅全球,蘇聯主席赫魯曉夫甚至揚言要用「共產主義埋葬資本主義」,美國遂決心抗衡。

美國的干預政策飽受批評,但是不干預亦同樣受到批評!一九九三年美軍在非洲索馬利執行「恢復盼望」行動,將糧食發放給索馬利難民,誰知美軍受到攻擊,之後另一非洲國家盧旺達發生大屠殺,鑒於索馬利事件,美國無意再插手,後來一位加拿大裔的聯合國軍官批評美國,說美軍有能力制止盧旺達大屠殺,可是見死不救。一九九二年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開始逼害回教徒,美國在幾年後才出手干預,波斯尼亞作家兼導演但尼爾登和狄(Danis Tanvoic)說:「當戰事剛剛開始時,我們希望美國能仗義助拳,雖然最後美國願意幫助我們,可惜遲了幾年,幾年之間有二十萬人死亡,一百萬人淪為難民,倘若美國及早插手,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有趣的是,那些批評美國干預主義的國家,自己也曾積極干預他國事務、或者容許別國干預自己,例如蘇聯與第三國際曾經分裂中國、干預中國內戰,中蘇亦曾經分別或共同干預越南、朝鮮、印尼,而伊朗在高美尼奪取政權之後,呼籲全世界起來推動伊斯蘭革命,並且派遣特工滲透伊拉克、黎巴嫩,意圖建立自己理想的伊斯蘭什葉派政府,還有,巴基斯坦扶植神學士在阿富汗建立政權,拉丹支持埃及聖戰組織,企圖推翻木巴拉政府。不少人常常批評美國採用雙重標準,那麼批評者是否也採用雙重標準呢?

至於說布殊總統的鷹派姿態和美國的干預主義,是今次恐怖主義的原因,真是莫名其妙!這次恐怖襲擊的嫌犯之一是沙特阿拉伯富商拉丹,在克林頓主政時期,拉丹已經涉嫌先後幾次策劃恐怖活動攻擊美國,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美國支持拉丹抵抗蘇聯,當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而威脅沙特阿拉伯時,美軍集結在沙特阿拉伯對抗伊拉克,無論對阿富汗和沙特阿拉伯,美國的干預似乎於拉丹是恩過於怨。其實,拉丹對於美國的仇恨是基於宗教理由,他認為自己受神委託去捍衛回教文化,所以要消滅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文化,到底是否布殊擔任總統、美國對阿富汗與沙特阿拉伯有什麼恩怨,都不是關鍵。

結語

反美人士當然可以舉出反例,其實,任何國家都有過錯,正如任何人都有缺點一樣,評價一個國家、一個人,需要從整體去著眼,以完美烏托邦為大前提去批判,是十分容易的事,我的角度是衡量什麼是「較輕的邪惡」(lesser evil)。

有些中國人十分反對「動輒用武」的美國霸權主義,高唱「和平、對話」,可是其對美國之仇恨,卻穿透紙面、穿透電腦螢光幕,有些仇恨甚至超乎理性,例如有人說美國人收養中國大陸小孩,是「偷竊兒童」,有人說要「大殺美國人,死得越多越好」,「但願所有的美國人都下地獄」,這樣去反對霸權、宣傳和平,豈不是很可笑嗎?

我明白一些中國人的感受,當中美在南海撞機、真相未明之時,布殊總統已堅決拒絕道歉,並且氣沖沖地要求中方馬上還機交人,假若真的是美方機師出錯呢?為什麼不等調查結果出來時才下論斷呢?在論及布殊的單邊外交(即我行我素)時,美國政論家標馬(Bill Maher)明言這種態度是帝國主義心態。建立形像是百年大業,但專橫之言,卻自冠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帽子。

2001.9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