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
余創豪
我在年少時,媽媽常常用中國演義和歷史來做教材,同樣的故事,我重重複複聽了十幾次,例如她常用「武松打虎,盡在一拳」的故事,來勸導我凡事要堅持到底,成功會在最後一刻來到;她又用「楚霸王烏江自刎」的故事,來教我做人不要有勇無謀。可是,有很多其它母親傳授的中國傳統倫理,我卻聽不入耳,例如要絕對服從的「三綱五常」,凡是不為天下先的「明哲保身」,絕對不要涉足政治,凡是不要過頭、得過且過……等等。
歷史學家余英時說中國文化有在士大夫之間流傳的「大傳統」和在民間散播的「小傳統」,我的歷史老師馮耀明博士說我母親所傳承的只是「小傳統」,勸我不要以偏概全。
話雖如此,從前我仍然撇不下內心對某些中國傳統的排斥,所以當朋友們在享受中國古典文學時,我卻對舊文學有點吃不消。例如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九回中,話說劉備在逃亡期間向一個名叫劉安的獵戶投宿,那時劉安沒有食物招呼劉備,於是他殺了自己的妻子,將她的肉煮給劉備吃,作者羅貫中用正面手法描寫這樁殘忍的事情,似乎為了一個正統皇朝的宗室,什麼人也可以犧牲。
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六和第三十七回中,敘述了徐庶的故事,謀士徐庶跟隨劉備,曹操欲把徐庶招攬到自己這邊來,那時徐庶的母親仍然留在曹操的根據地許昌,曹操便假冒徐母的信函給徐庶,說徐母身陷險境,需要兒子相救,徐庶救母情切,便趕回許昌。但是徐母見到兒子時卻十分憤怒地說:「你應該知道忠孝不能兩全……現在只憑一紙偽書,便令你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是一名笨蛋!我還哪裡有面目?你有辱祖宗,真是枉生人世!」後來徐母便自縊而死。羅貫中說後人稱讚徐母「流芳千古……生得其名,死得其所」。我認為徐庶只是做了一個兒子應該做的事情,難道又要為了正統皇室,連高堂有難也掩眼不顧嗎?徐母為了保存顏面而自盡,可是她有沒有想過兒子會內疚一生?
可能會有人認為演義小說中的價值觀只是「小傳統」,但我卻在那些故事中間見到「大傳統」的影子。可惜我沒有余英時和馮耀明的功力,所以不能清楚地分析那一些是「大傳統」、那一些是「小傳統」。
但話又得說回來,畢竟,劉安和徐庶的故事,並沒有傳誦千古,也沒有被父母和老師用作教育材料,也許這些故事只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幾滴污水。用現代眼光在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中找瑕疵,一定可以找得出來。同樣,現在去回顧歐洲中世紀,也不難指出宗教戰爭、異端裁判所等殘酷的歷史,即使是年青的美國,也可以在其歷史書中,揭出一頁又一頁屠殺印第安人、販賣黑奴等等罄竹難書的醜惡。
我撫心自問:自己豈沒有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到益處?古人說:「三歲定八十。」如果沒有母親和老師從我幼年時便孜孜不倦地向我灌輸傳統的做人道理,我哪裡能夠支撐到今天?當讀書遇上困難時,我想起了「鑿壁偷光」和「懸樑刺股」的故事;當自己受人排擠時,那特立獨行、力排眾議的韓愈,以他孤高的身影為我領路;當我受到屈辱而心有不甘時,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彎下身來把我扶起;當自己竭盡所能而不受賞識時,百戰而不得封侯的飛將軍李廣,輕拍著我的肩膀,向我投以鼓勵的目光;當然還有媽媽常常提起的武松和劉邦,與我聯手打虎、并肩作戰……。
我個人的掙扎並不是孤獨的奮鬥,在縱橫五千年三千里的時空中,我得到了取之不盡的支持。現在我已經遠離母親的身邊,但童年聽過的故事,彷彿仍響在耳邊。
1997.12.8
|
Essay Menu
|
Main me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