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團結”的愛國心

余創豪

美國受到超級恐怖襲擊之後,美國人表現出空前團結,人們踴躍捐血、捐款,不少年輕人參加軍隊,一些本來已經退休的警察、軍人,主動向情報單位提供服務。一些平常抱怨受到白人歧視的墨西哥裔人,也走到街上揮舞國旗,在追悼日參加燭光晚會,從前對政治不聞不問的華裔,現在也紛紛於店舖內外掛起國旗,中文電台更呼籲華人支持布殊總統,與恐怖份子作戰到底……。

恐怖份子低估了美國人民的愛國心和團結性。美國是一個多種族、多政黨、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國家,表面看來好像是一盤散沙,很多人對美國的印象,是美國人重視個人主義,說得難聽一點,是自私自利,缺乏愛國心。

當年日本膽敢偷襲珍珠港,原因之一,是他們以為一盤散沙的美國,不會有決心參加世界大戰。在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初期,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美國在貿易戰中處於下風,有人提倡美國人應該儘量購買美國貨,但是,講者自講,美國仍然承受對日龐大貿易赤字,前美國勞工部長羅拔.威斯﹙Robert Reich﹚竟然著書宣揚「經濟無國界」:既然日本於美國設立工廠,聘請美國工人、採用美製零件,那麼買日本貨又何妨呢?另一位學者哈利.賓溫格﹙Harry Binswanger﹚甚至說提倡買美國貨是「反美國」,因為美國精神是鼓吹自由貿易。當時不少人悲觀地預測:美國人缺乏愛國精神,日本人卻團結一致,美國將會一敗塗地。可是,後來日本經濟卻一蹶不振,反而「缺乏愛國心」的美國人大佔上風。

當美蘇處於冷戰時,很多美國電影對美國反蘇政策諸多諷刺、批判,一些宣傳愛國主義的電影,卻沒有受到好評,例如一九八四年有一齣電影名為【赤色黎明】﹙Red dawn﹚,內容是關於蘇聯入侵美國,一群美國少年英勇反抗侵略軍。諷刺的是,全國影視暴力委員會批評這部電影充滿暴力。電影裡面其中一幕,講述一名美國少年冒死炸毀一輛蘇聯坦克,一位香港朋友嗤之以鼻:「這只是電影橋段,美國人怎會這樣愛國!」然而,美蘇冷戰的結果,是「不愛國」的美國人獲得勝利。

美國人的愛國心,表現出來好像是不愛國、不團結,但是重視個體自由的美國人,不斷互相監管、制衡、調整國家問題,最後打敗了重視集體主義、缺乏靈活性的大和民族和俄羅斯民族。

最近看一些關於恐怖主義襲擊美國的評論,說「美國也是恐怖份子,對他國強轟濫炸、草菅人命」云云,論者其實並不瞭解美國政治社會狀況。美國政府內部權力分立,總統、參議院、眾議院、法院彼此制衡對方,而且,美國人民對政府有巨大監管力量,假若美國狂轟濫炸、胡作非為,總統休想連任,例如越南戰爭無法再打下去,是因為得不到人民支持,詹森總統因越戰而失掉民心,無奈地放棄競選連任。

超級恐怖襲擊之後,一些人擔心現在美國人民愛國情緒高漲,美國政府會否得到一張「空白支票」,作出過份報復呢?我相信這種情況不會發生,縱使布殊總統一意孤行,要用核子武器毀滅所有阿拉伯國家,其他政府部門和千千萬萬美國人不會容許這種非理性的事情發生,這種「不團結」的愛國心,有其深厚的歷史基礎,不會因為一次超級恐怖襲擊而蕩然無存。

 2001.9.17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