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牧羊人的比喻

聯想到賭徒的比喻

余創豪

某星期日在一間基督教會的講壇上,講員解釋【舊約聖經】詩篇第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他指出一個好牧羊人會怎樣照顧羊群,基督教領導人的職銜稱為「牧師」,正是取意於牧羊人。旁邊有人對我打趣地細聲說:「牧羊人為了什麼照顧羊群?羊群不會自然終老,牠們最後會被賣掉。」

他說得對,羊不會老死,希伯來人以羊來作為逾越節的祭品,「代罪羔羊」一詞因此而流傳至今。獻祭之後,希伯來人便烤羊肉去祭「五臟廟」。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和環繞地中海的區域,除了獻祭之外,羊還有另一個用途:羊皮卷可以當為書寫工具,據云舊約聖經【耶利米書】第三十六章所提到的書卷,便是採用羊皮卷製成的。在未有紙張之前,羊皮卷比較流行,因為其品質比蒲草紙較好,可以保存很久,公元第四世紀的梵蒂岡聖經抄本和西乃抄本,就是用羊皮卷來騰寫的,它們都包含了【新舊約全書】,據說至少要宰殺三百六十隻羊,才可以將【新舊約全書】抄完。

牧師當然不會將會友出賣、屠宰、獻祭、剝皮。牧羊人比作牧師,其要點是比較兩者在牧養過程中的關顧,而不是兩者之動機。我清楚知道,當時身邊那位朋友無非是開玩笑。

其實,在比喻中以「一對一」的方式把細節對號入座,那麼任何比喻都會變成不恰當。舉例說,在「九一一」事件之後,一名網民在某論壇上指出美國是自作孽,因為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阿富汗民兵抗蘇,向他們提供武器和訓練,所以是自取其咎。我回應:「當時沒有人可以預測十幾年之後的世界局勢,正如父母生下子女,也不會知道幾十年後他們會怎樣。」那位網友反駁:「父母不會教自己兒女怎樣用肩托式刺針導彈射直升機、不會教他們怎樣進行爆破任務。」我沒有繼續跟他討論下去。

不過,筆者發現有時候比較嚴肅的討論,亦會受困於比喻的枝節。法國思想家巴斯噶(Pascal)的哲學和數學,可謂震燦古今,電腦程式語言 Pascal正是為了紀念巴斯噶而命名,巴斯噶曾經以「打賭」來比喻信仰的抉擇:若果沒有上帝和永生,而我今生選擇相信上帝,那麼我只是浪費了今生的時間,死後並無損失;若果上帝存在而我選擇不相信,那便會輸掉永生。為此之故,將賭注押在相信上帝是明智的選擇。著名宗教學家瓦民(Bart Ehrman)認為這比喻有問題,他說以賭博心態來作出信仰投注,並不算是真心的信仰,一個公平的上帝絕對不會接受這類不誠懇的信徒。

也許,瓦民太拘泥於巴斯噶比喻的枝節,這比喻的重點是說明信仰並不是基於理性,但信心仍然可以經得起權衡輕重方式的考驗,巴斯噶沒有鼓勵信徒成為「賭徒」,相反,他強調這種權衡輕重的方法並不保証「得救」,亦不是信心本身,它只不過是信心的起點和動力。事實上,傳統基督教並不接受買保險心態的信仰,年少時,筆者常常聽見這個重複過無數次的笑話:「一位仁兄一生中驕奢淫逸、生活糜爛,但在臨死前接受洗禮,這樣他既可以『賺得』今生,亦可以保住來世。」其實這位仁兄比起巴斯噶的賭徒更計高一籌,他真是魚與熊掌,兩者兼得。不過,說這是個笑話,當然是引申出這不誠懇的態度不被認同。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四世紀將基督教立為國教,但他自己卻在臨死前才受洗,此舉一直為人所詬病。

總括來說,基督徒不是賭徒,好像羊群的信徒,最後亦不會變成羊排、涮羊肉、烤全羊、煎烤羊肉、手把羊肉、羊排、蔥爆羊肉、咖喱羊腩煲、柱侯羊腩煲、沙鍋燜羊肉。

2008.6.10


Navigation

Essay Menu

Poem Menu

Short Story Menu

On Cultures and Nations

On Study and Education

On Relationship and Psy

On Writing

On Art

Other Essays

Special Topics

Main menu

Other Authors

Simplified Navigation

Table of Contents

Search Engine

Credit/Copyright ©

Contact Dr.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