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字是 S.C.
的回應,紫色字出自余創豪之【語理分析是否絕世武功】。 余先生﹕ http://www.creative-wisdom.com/education/essays/religion/language.html 其實,除了宗教範疇,還有其他範疇是超越人的經驗與語言。例如人
只能經驗三次元空間,但是在數學推算中卻常常包含四次元或以上,
在一些數學軟件中,例如
Mathematica 和 Maple,電腦工程師用時間來代表第四次元,因為時間仍然在人類經驗範圍之內﹙見圖一﹚,
而
SyStat 則把四維空間壓縮成三次元圖象﹙見圖二﹚。可是,進入第五次元或以上時,數學家和電腦工程師還未可以找到相應人類經驗的類比。
又例如統計學的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進入矢量空間 (vector
space )或者對象空間(
subject space ),這種空間超越我們日常經驗的空間,所以亦稱為超越空間
(hyperspace)。如果讀者覺得一頭霧水,我只可以說:“數學空間超越人的空間,以我們有限的經驗和語言,實在難以解釋。”
余先生似乎誤解了語理分析中的所謂『意義區分』﹐大作中的批評對語理分析理論都不成問題。
你說到的多維空間﹐也許的確和人的直接經驗無關﹐但這不代表『超越人的語言』。照語理分析理論﹐分析語句都可以有認知意義。你提到的多維空間數學﹐能夠用數學語言嚴格表述﹐怎能說超越人的語言﹖有關多維空間的斷言﹐往往能夠客觀分辨真假。例如在一個五維矢量空間中﹐兩點的距離是由兩支對應的矢量之內乘積(inner
product)所定義。假設其距離為1﹐但有人說是2﹐這斷言就是假的。我們能夠非常清晰地用語言表達這些斷言﹐而這些斷言也能驗證其為真或假。『未可以找到相應人類經驗的類比』對某些哲學家而言也許是問題﹐但對語理分析哲學家卻不成問題。
正如英國哲學家柏克萊(Berkeley)所說:牛頓與賴布尼茲(Leibniz)的數學,比起基督教最深奧的教理更難懂。將超越一般經驗和語言的東西視為沒有意義甚至是不真實,只顯出某些語言分析者的膚淺。
『將超越一般經驗和語言的東西視為沒有意義甚至是不真實』也許是膚淺﹐但和語言分析者無關。語理分析哲學家不過認為﹐經驗和邏輯以外的說法是沒有客觀真假可言的﹐也就是沒有『認知意義』。
一般人有這些誤解:科學是基於客觀實證和清晰語言,而宗教是基於主觀經驗和神秘術語,所以宗教與科學是對立的。事實上,一些實證主義和語言分析的觀點剛好與科學打對台,在還未有高效能顯微鏡之前,原子、電子、中子等物理觀念只是假設,強調語言分析的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家舒力﹙Schlick﹚不客氣地批評這些“含糊”的觀念,他說:“假若有人指出每一個電子裡面含有一個中子,但是所謂中子卻完全沒有導致任何彰顯自己的外在效果,這是沒有意義的命題。我們一定要追問提出這假設的人:中子存在是什麼意思?他可能答:我的意思是有些東西在電子裡面,我們會再問:那是什麼意思?如果它不存在又會怎樣?”到底中子是否存在呢?現今這已不成問題。
你說﹕『事實上,一些實證主義和語言分析的觀點剛好與科學打對台』。但你的例子並不足以證明這個說法。今天﹐我們能答到這些問題﹐中子並不在電子之中﹐而中子存在﹐這些都能以實驗證實。這些都有認知意義。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未面世之前,牛頓力學是物理學之經典,可是,牛頓介紹的“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觀念,卻被支持語言方析與實証主義的馬克(Mach)當為沒有驗証意義的形上學。的確,從前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檢驗空間是否絕對,然而,到底牛頓學說有沒有價值,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有沒有價值和是否『沒有驗証意義的形上學』是兩回事。就算語理分析哲學家認為愛有價值﹐那也不代表他們認為有驗証意義。
難怪韋巴﹙Weinberg﹚批評這種排他的態度,說這妨礙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也難怪著名科學哲學家波柏(Karl
Popper)不客氣地批評:“沒有比揭露一個問題是「無意義」和「虛假」更容易…分析有沒有意義這教條,一旦成為金科玉律,便會被無休止地於辯論中糾纏。”在物理學中,光被看成是“粒子”、但也是“波”;一方面物理學承認物質之存在,可是以量子而言,卻沒有東西存在!若以“邏輯”、“語理”而論,這些是自相矛盾、曖昧不明的命題,但語理分析還敢批評物理學嗎?這些歷史的笑柄,為何會被香港哲學家和大學生捧為絕世武功呢?
量子論中光既非古典意義的粒子也不是古典意義的波。光有粒子和波的某些性質但又沒有某些兩者的性質。當年量子力學剛發展﹐詮釋難免稍欠周詳﹐於是在科普作品中就流傳出去﹐實在可惜。量子論沒有自相矛盾。假設粒子有性質A﹐而波有性質非A﹐那麼物理學家若說光同時是粒子和波﹐那當然是矛盾﹐但這根本不是量子論﹗如果量子論自相矛盾﹐就是必然為假了。
又如天文物理學家提出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整個宇宙彌漫著“背景輻射”,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天文物理學家還未能有一套數學模式(語言)令大爆炸與背景輻射吻合,但是堅持大爆炸論的天文物理學家,卻鍥而不捨地改良探測儀器和數學模式,數學家王查民﹙Chamont
Wang 譯音﹚讚揚那些天文學家的執著精神。假若科學家嚴格地執行實證主義及語理分析,很多天文學理論都要被拋進廁所裡。
一時沒有辦法解釋﹐不代表不可能解釋。而且你的說法和事實也不相符。其實COBE衛星去量度微波背景幅射時﹐早有理論﹐也有觀察﹐COBE
衛星不過是更精確地印證這理論吧。
大作其他論點﹐這裡不在討論。以上是就那位『批判基督教信仰』的哲學家理論而言。希望拙文能解釋一二。謝謝。 2002.4.3
|
Essay Menu
|
Main me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