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東西迷思

子曰

前些時,美國發生歷來最嚴重的恐怖份子襲擊事件,數千人失蹤或死亡,引起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回響,我也看了不少中國兩岸的傳媒評論和互聯網上討論。有些關於怎樣安慰或幫助受害者家屬,有些驚歎恐怖份子做案殘忍,有些建議如何防範恐怖活動,但是有些卻偏離事件本身,矛頭直指美國本身的錯過:例如珍珠港事件後日裔美國人被強迫監禁、美國總統布殊拒簽京都條約、飛彈防禦計劃、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衝突…美國一直被批評為“霸權主義”,好像這襲擊事件是咎由自取的;但是另一方面,美國卻又一向被認為是自由民主的象徵、科技的先驅、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我心中不禁打著幾個問號!到底美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為什麼使人既愛且恨,又羡又罵?身為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人又如何看待這個遙遠的國家?不同文化、國家的鬥爭是不是必然的呢?還有回到最基本的問題:中國文化如何在西風東漸下定位呢?我們對中國文化又有多少認識呢?

幾日前,我看過一本名為“東西迷思”的散文集,相信可以啟發讀者深入探索以上問題的答案。作者余創豪博士以十多年旅美的經驗為出發,以專長 -- 心理學、研究方法、哲學 -- 為支柱,更重要他以一個中國人的心為本,用一個中國人的眼為觀,憑一個中國人的情為感,表述自己對美國文化的認識,對中國文化的見解,更比較了東西文化的異同。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本嚴肅、艱深、枯燥的論文集,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能夠深入淺出把東西文化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又不流於俗套。

出生在二十世紀末的香港,戰爭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從沒有想過會真實地面對戰爭。但這幾天來,想到世界大戰並非如我想像般那麼遙不可及。到底我們應如何面對戰爭?“東西迷思”中有許多篇幅提到戰爭,作者憑弔了美、加許多戰爭、革命的遺跡或前軍事基地,例如德薩斯州的亞拿蕪傳教站、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茶會、亞歷桑拿州的泰坦二號飛彈基地、加拿大的威靈頓砲堡、夏威夷的亞利山那紀念堂(珍珠港被炸遺址)等等。作者并不單是以遊客的身份去觀光,他以一個“人”的角度,正確一點,是一個“中國人”的角度去沉思、反省戰爭的成因和影響。

此外作者把在美國生活的見聞、逸事,生動、有趣而深刻地介紹給讀者。他并不是泛泛談及美國的事情,他能夠找到美國能成為大國的優秀面,例如“美國記者的尋索精神”、“自毀成名兵器”、“荒地變良園”、“倫敦大橋與雀仔”等;也批評及諷刺了美國的瑕疵,如“二○三○年的美國”、“美國的科技主義”、“致富捷徑”等。當然作者亦談及中國文化,特別對中國人的性格有精闢的見解,在“死不認輸與樂命隨緣”、“由名妓說到民主”和“盜版與中國文化”中可見。當然在書中少不了東西文化的比較,作者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東方與西方處理問題、理念等異同,“剩下了什麼?”、“生命球”、“舊葯方”、“尋夢”等,提出許多值得發人深省的意見,相信讀者看後一定有所得著。

正如作者在其中一文中提到東西文化時所說“兩種文化,各有千秋,可以互相補充,若果自己能學習到奮進不息、而又樂天隨緣,于願足矣!”當我看完這散文集時,我也有著同樣的願望。


Back